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上世纪起,暴力电子游戏逐渐成为居民娱乐活动中重要的一部分,暴力电子游戏对玩家的影响也渐渐受到了学界与大众的关注。近年来,暴力电子游戏中加入了战争、灾难等叙事题材,在虚拟游戏世界中引发玩家对现实的思考,如何从叙事角度发掘暴力电子游戏的积极作用值得思考。叙事是人们认识世界的基本方式,也是电子游戏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暴力电子游戏中,角色设定与故事背景属于游戏中的叙事元素,对于玩家理解游戏、行为决策起着关键的作用。角色设定是关于角色性格、人物经历和人际关系的文字描述,故事背景是关于游戏世界规则、文化、经济等信息的叙述。角色是玩家与游戏交互的中介,角色的形象影响着玩家的行为决策、认同与感受,角色立于游戏环境之中,角色的行为受到游戏环境的制约。玩家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需要综合角色设定及故事背景的信息做出反应。已有研究发现,角色设定能够对玩家游戏后的行为产生影响,然而这一影响是否积极仍存在分歧。而在故事背景的研究中,研究数量较少,且游戏材料与测量方式的不一致性使得结果之间难以比对。此外,以往研究中对于角色设定与故事背景之间的关系探讨不足,二者对玩家的影响是否受到彼此的牵制尚不确定。综上所述,本研究在对游戏画面、奖惩机制及化身形象等额外变量进行把控的条件下,通过三个实验,分别探讨了暴力电子游戏中角色设定对玩家攻击性、亲社会行为的影响,以及故事背景在其中的起到的作用。在实验准备部分,参照游戏《虐杀原形》的人物角色和游戏剧情,编辑了角色设定和故事背景的叙事文本,并通过视频剪辑的方式,将叙事文本与游戏动画相融合,组成了6个涵盖叙事材料的游戏动画。研究一以云南师范大学53名本科生为被试,随机分配到暴力角色组、亲社会角色组中,两组被试分别观看含有暴力、亲社会角色设定的游戏动画,随后完成暴力电子游戏《虐杀原形》指定关卡及七巧板任务,探讨暴力电子游戏中的角色设定对玩家攻击、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二以云南师范大学105名本科生为被试,随机分配到暴力角色-反转背景组、暴力角色-非反转背景组、亲社会角色-反转背景组、亲社会角色-非反转背景组中,四组被试分别观看涵盖不同角色设定、故事背景信息的游戏动画,随后完成《虐杀原形》指定章节和其七巧板任务,进一步探讨在不同故事背景的作用下,角色设定对被试攻击、亲社会行为的影响。研究三以云南师范大学85名本科生为被试,随机分配到暴力角色-反转背景组、暴力角色-非反转背景组、亲社会角色-反转背景组、亲社会角色-非反转背景组中,四组被试分别观看涵盖不同角色设定、故事背景信息的游戏动画,随后完成《虐杀原形》指定章节及外显西蒙情感任务,考察不同角色设定、故事背景组合下被试内隐攻击认知的差异。结果表明:1)角色设定对玩家的攻击性、亲社会行为产生了影响,与暴力角色相比,亲社会角色引发的攻击性更低、亲社会行为更高;2)故事背景调节了角色设定对玩家攻击性、亲社会行为的影响,当背景中包含更多的亲社会信息时,背景信息缓解了暴力角色对玩家攻击性所产生的消极影响;而威胁情景减弱了亲社会角色对玩家亲社会行为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