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寻找泪小管炎(Canaliculitis)的病因、临床特征及常见误诊原因,以期为该病的诊断提供临床经验,提高泪小管炎的确诊率。评价泪小管切开术对泪小管炎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012年3月至2014年3月于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门诊确诊为泪小管炎,并行泪小管切开术治疗的患者17例(17眼)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内容包括:患者的年龄、性别、发病眼别、病变位置、病程、误诊疾病、临床表现、泪小管内分泌物的微生物学检查、泪小管切开术后的疗效调查,并用SPSS17.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处理。结果:1.回顾分析的17例泪小管炎患者中,年龄最小29岁,最大84岁,平均年龄为59.1±19.3岁。老年患者(>60岁)9人,占全部病例的53.0%,为高发年龄段;青年患者(≤40岁)4人,占全部病例23.5%,其中既往有泪小管填塞史者3人,占青年组的75%。2.本组调查资料显示,女性13例,占76.5%,男性4例,占23.5%;左右眼发病率相似;病变位于下泪小管15例,占88.2%,上泪小管2例,占11.8%;病程最短2月,最长84月,平均病程为17.7±19.6月。本组病例既往误诊率100%,常被误诊为慢性结膜炎、慢性泪囊炎。泪小管内分泌物微生物检出率为35.3%,检出菌分别是类白喉棒状杆菌、产气肠杆菌、草绿色链球菌、铜绿假单胞菌、科泽氏枸橼酸杆菌。3.本组17例患者均在行泪小管切开术后4-14天内,术前症状明显缓解。结论:1.泪小管炎的临床特征:中老年女性易患;常单眼发病,左右眼发病率相似;下泪小管病变多见;最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分泌物增多和溢泪;致病微生物检出率低;误诊率高使病程延长。2.泪小管切开术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泪小管炎的临床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