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城市居住就业空间分离现象的城市经济学分析

来源 :南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b09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针对近年来我国城市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居住和就业空间分离的现象,本文从城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试图做出一定经济学解释,并通过具体分析,为促进我国居住就业的空间均衡以及城市经济的协调发展提供一些政策建议。全文主要结构如下:  第一章简要介绍了基本的研究背景、研究意义以及相关研究进展情况。  第二章阐述了城市内部空间结构的经济基础,并在宏观上初步分析聚集作用在城市空间结构演化中的基础地位和作用机制,以及在所形成的城市空间格局中居住和就业的分布情况。  第三章从居民的区位决策过程出发,在微观上分析决策不同时序上企业、居民区位决策的主要影响因素和他们自身差异带来的决策差异。并在城市土地市场一般均衡框架的基础上分析居民同时考虑居住和就业两者区位时的联合决策,试图找出他们的主要衡量因素以及对城市宏观格局的一定影响,最后通过比较静态的分析方法对居民居住就业空间调整时的决策和衡量因素进行分析。  第四章则结合我国城市居住就业格局的历史变迁和现状特征,利用第三章的分析思路对我国就业居住分离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以北京的职住分离案例进行验证,最后试图对改善我国的就业居住空间的不合理分离状况提供一定政策建议。  第五章简要总结了本文的基本结论,并指出行文中的不足以及未来的研究方向。  在城市经济学基本理论的指导下,本文综合借鉴新古典经济学的基本分析工具和博弈论的思想,从宏观上的城市结构演化和微观上的居民居住——就业联合区位决策分析了居住就业分离的原因。认为就业居住区位选择很大程度上是在企业选址和开发商住宅开发区位决策的基础上进行的,受到企业自身性质和居民个体差异的影响。居民的联合区位决策基于住房成本和交通成本的权衡,但在实际决策过程中有赖于居民在住房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上的选择自由度,如果市场不能自由调节趋向两者平衡,则会出现过度分离,造成福利损失。  而对我国具体情况的分析表明:我国城市经济发展带来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住宅开发的“郊区化”,是形成我国现阶段居住就业空间分离现象的主要经济背景和原因。但这一过程中两者的同时变迁并没有关注空间的相互协调,而居民在两市场上的相对弱势地位导致了市场自发调整的动力不足,难以通过市场作用自发协调居住和就业的空间均衡。同时,再加上政府的政策和调控,特别是住宅市场上的住房政策、市场交易限制和保障性住房开发郊区化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市场的自由调节,进一步加剧了两者的分离。
其他文献
银行业市场结构与银行业的效率表现有着密切的联系。根据梅森和贝恩等人构造的市场结构(Structure)——企业行为(Conduct)——经济绩效(Performance)的理论分析框架,企业在一
经济全球化的浪潮缩小了各国之间的比较优势,加剧了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因此层出不断。当前的国际贸易摩擦已不仅仅发生在发达国家之间,在发达与发展中国家
社会养老保险的研究涉及到经济学、公共管理学、精算学、人口学、社会学等多个学科,本文试图在这样的多学科交叉的研究领域内,主要通过经济学和精算学的研究方法,对社会养老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