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观察吸入麻醉药或静脉全麻药以及不同麻醉方法对病人支气管纤毛摆动频率的影响,比较不同麻醉药物及麻醉方法对支气管粘膜纤毛活动度的影响。探讨对支气管纤毛粘液转运率影响较小的麻醉药物及麻醉方法。
方法:实验前方案经伦理委员会批准,入组患者均签署一份知情同意书。选择60例ASAⅠ级择期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四组:Ⅰ.全凭静脉麻醉组(TIVA),Ⅱ.硬膜外阻滞复合静脉麻醉(TCI)Ⅲ.静吸复合全身麻醉,Ⅳ.硬膜外阻滞复合吸入全身麻醉,每组15例,合计60例。麻醉诱导气管插管后在气管导管内插入一个可以通过小儿支气管镜工作管道和一个硬膜外导管的引导管。小儿支气管镜先进入气管导管下方,直视左主支气管,将一个18号的硬膜外导管通过引导管,在气管镜直视下到达左主支气管背部粘膜上方(下叶上段入口上方0.5cm)。通过硬膜外导管注射亚甲兰(亚甲兰+除颤剂2:1)0.02ml,在5min和1h时分别通过视频记录,观察亚甲兰的运动距离,视频由autoCAD2004软件处理,以镜下1cm硬膜外导管长度作为测量距离对照(硬膜外导管伸出小儿纤维支气管镜2cm),测量不同组同等量的亚甲兰在不同麻醉药物及方法下运动的实际距离,以比较不同麻醉药物及方法对气管纤毛粘液转运率的影响。
结果:麻醉后60分钟,各组的气管纤毛粘液转运率(亚甲兰运动距离)分别为:Ⅰ.靶控输注静脉全麻(TCI)组为(2.38±0.86)cm;Ⅱ.硬膜外阻滞复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TCI)(2.73±0.79)cmⅢ.静吸复合全身麻醉组(0.90±0.35)cmⅣ.硬膜外阻滞联合静吸复合全身麻醉(2.73±0.75)cm;和Ⅰ,Ⅱ,Ⅳ组相比静吸复合麻醉组粘液运输速度显著下降(P<0.05):硬膜外复合吸入麻醉与静脉麻醉组相比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靶控输注静脉全麻(TCI)与硬膜外阻滞复合靶控输注静脉麻醉(TCI)相比统计学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吸入全麻药对支气管纤毛运动的抑制高于静脉麻醉,硬膜外复合吸入组当吸入麻醉的浓度减少到0.6MAC时,这种抑制将会明显减少,而静脉麻醉药浓度增减对纤毛运动抑制无明显影响。推测硬膜外复合吸入麻醉时,因减少吸入麻醉药浓度,降低对支气管粘液转运率的影响,从而减少因肺内粘液滞留所致的相关并发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