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茎泽兰(Eupatorium adenophorum)是我国危害最为严重的入侵植物,对农业、畜牧业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危害。本文引言部分从紫茎泽兰的生物学特性、入侵机制、入侵的生态学效应、防治与利用等方面总结了近十年紫茎泽兰的研究成果。概述了紫茎泽兰生殖和物候特征等有利于入侵的生物学特性,阐明了有利于其扩张的生理因素。总结了紫茎泽兰入侵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和化学机制,以及紫茎泽兰入侵对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和土壤生化性质的影响;介绍了紫茎泽兰防除、替代控制和利用方面的进展。紫茎泽兰入侵与其释放的化感物质有很大关系,化感物质可以通过改变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及其理化性质,从而有利于其入侵。同时土壤中也存在可以降解紫茎泽兰化感物质的菌群,这些菌群可以降低化感物质对入侵地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因此,本研究对于凭借以化感作用成功入侵的外来植物,怎样削弱或消除其对本地植物的化感抑制作用是恢复该类植物入侵地生态平衡的关键。本论文的所有研究都是在以此为理论基础和支撑下进行的,在紫茎泽兰入侵地区采集土样,从中筛选出对紫茎泽兰化感物质有降解作用的菌株,并对其降解效果进行了测定及验证。具体研究结果为:1.从紫茎泽兰入侵地-中国西南部的四川省攀枝花市采集紫茎泽兰植株全株,剪取紫茎泽兰茎叶部分加水浸提24h,成功的从紫茎泽兰植株浸提液中提取出两种主要的化感物质:9氧-10,11-去氢泽兰酮和9β-羟基泽兰酮,探索并优化了化感物质的提取步骤。2.从紫茎泽兰入侵地-中国云南地区的澜沧县采集土样,以提到的两种化感物质为碳源,利用培养追踪法筛选出8株可以降解紫茎泽兰化感物质的菌株,对菌株的16S r DNA序列进行了测定,并应用Mega 5.0制作出菌株发育进化树,从而鉴定得出这8株菌分别为6个不同的属:菌株N1是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菌株N2、N5是克雷伯氏菌属(Klebsiella),菌株N3是根瘤菌属(Rhizobium),菌株N4是肠杆菌属(Enterobacter),菌株I1、I2是鞘氨醇杆菌属(Sphingobacterium),菌株I3是新鞘氨醇杆菌属(Novosphingobium)。3.对菌株降解的培养条件设置为:30℃、150r/min,接菌量为0.5ml,降解时间为48h。菌株降解效率的结果表明,N1号、I1号菌在化感物质浓度为10ppm和40ppm时均可以有效降解化感物质,且降解率达到10%~20%,N3号菌降解率较小,最低达0.6%,最高达10%左右。I2号、I3号菌降解效果较低,部分降解率出现负数,可能与系统误差有关。N2号、N5号菌在化感物质为40ppm时降解效果较好,N4号菌降解效果较差。4.为了验证菌株对紫茎泽兰化感物质的降解效果,实验选取小麦和白三叶作为被试种子,在培养皿内加入菌液和化感物质以观察种子根长、芽长、发芽率、干重和鲜重5个指标来说明,实验表明,小麦种子生长和萌发对化感物质不敏感,而白三叶种子在发芽率、鲜重和干重这三个方面较敏感,以此证明菌株对紫茎泽兰化感物质的降解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