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锂离子电池具有电压高、能量密度大、环境污染小等优点,在小型电子产品得到广泛应用。锂离子电池在出厂前需要进行化成和预充电过程,通常工厂化成工艺和预充电过程时间较长,如果能够在保证原循环稳定性、循环效率、电池安全性能的基础上,缩短化成时间,提高锂离子电池的工厂化成和预充电过程生产效率,将对锂离子电池生产效率的提高、成本的降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研究了锂离子电池不同倍率化成和分段化成、化成后不同倍率预充电的循环性能,通过电化学交流阻抗(EIS)测试研究电池内阻在300次充放电循环过程中的变化,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等表征手段对电池正负电极材料的结构变化以及化学成分的变化进行研究。通过使用钴酸锂、磷酸铁锂为正极材料,石墨、MCMB为负极材料制成扣式电池,采用在电池的第1-2,1-4,3-4次循环中的恒流充放电阶段,分段充放电的恒流充放电阶段使用不同倍率、分段充电的方法进行充放电的循环测试,以研究不同化成方法、预充电、分段充电等循环过程对电池正负极材料的影响。研究表明,除个别倍率对负极材料的循环性能有一定影响外,其余倍率的化成、预充电、分段充电对电池的循环性能无明显影响。本文研究了Li Co O2/石墨商业锂离子电池不同倍率化成、分段化成、化成后预充电,上述三组电池以0.2C倍率进行充放电循环300次,电池的容量保持率均可达到90%以上,其中化成后预充电的容量保持率最高,可以达到96%以上,不同倍率化成电池的容量保持率可达到94%左右,1300m Ah分段化成容量保持率最低,为90%以上。通过对三组电池进行电化学阻抗谱测试,发现电池阻抗值变化不明显,说明本实验所采用的化成方法和预充电方法对电池内部阻抗影响较小。借助X射线衍射(XRD)分析,发现三组电池在进行0.2C充放电300次循环测试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的晶体结构未发生明显改变。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测试(FTIR)分析发现,三组电池在300次循环测试后,其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化学成分无明显变化。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三组电池在进行循环测试后,锂离子电池正负极材料颗粒形貌发生变化,负极材料变化较明显,正极上有白色物质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