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扰对黄土丘陵区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及机制

来源 :中国科学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innow0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黄土高原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实施后,以蓝绿藻和藓类为主的生物土壤结皮(简称生物结皮)在该区广泛发育,盖度可达60~70%,显著改善了该区土壤抗侵蚀性,增加了土壤养分含量,并显著影响着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干扰是自然界常见现象,生物结皮易受干扰影响,干扰可显著降低其盖度,改变物种组成,进而引起其生态功能发生转变。土壤微生物作为自然界响应环境变化的优先指示物,对干扰诱发的环境变化响应敏感。为了明确干扰对生物结皮生态功能的影响及机制,本文以黄土丘陵区发育稳定期的生物结皮为研究对象,以土壤微生物为指示,通过研究不同强度干扰后生物结皮土壤水热、养分等微生态环境以及土壤微生物群落的变化,在明确微生物群落对生物结皮微生态环境响应机制的基础上,解析干扰对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的影响及机制,取得主要结论以下:
  (1)生物结皮的演替改善了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
  与早期藻结皮相比,演替后期的藓结皮土壤微生物总PLFA含量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分别提高了3倍和2%,微生物B-/F-(细菌和真菌PLFA比值)和G+/G-(微生物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PLFA比值)降低了41%和34%。下层0-2cm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与生物结皮层类似,而2-5cm土层微生物群落结构变化不显著。
  (2)干扰后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具有明显的动态变化特征。随着干扰时间的推移,土壤微生物受干扰影响的土层亦逐渐加深。
  生物结皮层土壤微生物PLFA含量在干扰后第5天显著升高,此后,土壤微生物PLFA含量在高于对照60nmolg-1附近变化,不再改变;随着时间的推移,微生物Shannon指数比未干扰对照增加了5~25%;微生物B-/F-在干扰2个月后比值最大,干扰1年后比值最低;微生物G+/G-比值随干扰时间的推移在0.21~0.74之间变化,变幅较小。当干扰强度进一步增大,微生物群落结构有退化的风险。干扰5天和2个月后,仅生物结皮层和下层0-2cm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有变化,但干扰1年后,2-5cm土层微生物群落结构亦有改变。
  (3)干扰后,雨季和旱季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多样性均显著增加,且旱季增幅更大;但当干扰强度进一步增大,不同季节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有退化的风险。
  干扰后(30%干扰强度),与未干扰生物结皮相比,土壤微生物总PLFA在雨季和旱季分别增加了1.1倍和2.0倍,微生物B-/F-比值降低了42%和51%,微生物G+/G-比值下降了34%和55%,微生物多样性在雨季和旱季无明显差异。当干扰强度增至50%,微生物总PLFA含量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在不同季节虽无显著变化,但微生物B-/F-和G+/G-比值显著增加,可能会提高土壤出现养分胁迫的风险,不利于生物结皮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
  (4)干扰强度显著影响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当干扰强度在(25±5)%时,土壤微生物PLFA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达到最大,微生物B-/F-和G+/G-比值降至最低,有利于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改善。
  土壤微生物总PLFA含量和多样性Shannon指数随干扰强度的增加先升后降,微生物B-/F-和G+/G-比值变化与之相反。当干扰强度在25%左右时,即生物结皮盖度破损度为(25±5)%,微生物总PLFA含量比未干扰增加了13~17%;多样性Shannon指数比对照提高了5~6%;微生物B-/F-比值下降了40%;微生物G+/G-比值虽无显著变化,但其他干扰处理G+/G-比值显著升高。
  (5)研究区生物结皮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最适含水量和土壤温度分别为16%和30℃;当土壤孔隙度从68%升至84%,微生物总PLFA、多样性Shannon指数、B-/F-和G+/G-比值亦随之升高。
  (6)干扰主要通过影响生物结皮盖度组分(早期演替藻结皮盖度的增加)和土壤水分,进而引起土壤养分全氮、速效磷和C/N比发生变化,最终导致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改变。
  干扰通过直接作用影响了藻结皮盖度和土壤水分,二者对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的影响效应分别为0.613和0.618。同时,干扰通过影响藻结皮盖度,进而间接引起土壤全氮、速效磷和C/N比发生改变,最终诱发土壤微生物群落结构发生变化,三者对土壤微生物的影响效应分别为0.656、0.578和-0.618。
其他文献
茄子(Solanum mmelongena L.)是世界上重要的蔬菜作物之一,中国是最大生产国。茄子具有很强的杂种优势,目前是采用人工授粉方式生产一代杂交种。雄性不育系的利用为杂交制种提供了有效途径,省时省工、提高种子质量与纯度。雄性不育研究一直是生物学领域的热点之一,然而与其他蔬菜作物相比,茄子雄性不育研究较少,败育机理还不清楚,尤其对温敏雄性不育研究才刚起步。因此,发掘茄子优异雄性不育资源,探
学位
植物多肽激素是细胞间通讯的重要组成部分,参与植物多种发育过程和防御反应。快速碱化因子(rapid alkalization factor,RALF)是最初在烟草叶提取物中发现的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界的植物多肽类激素,其在植物细胞生长中起作用,能够引起培养基PH值的快速碱化,同时参与多种生物过程,例如激活MAPK活化的能力、抑制根系生长发育,调节果实成熟,结瘤形成,组织膨胀,花粉管伸长以及重力等。研究
学位
表没食子儿茶素-3-没食子酸酯(EGCG)是绿茶中主要的活性成分,其由于具有健康作用而得到广泛的研究。然而,现有研究表明高剂量EGCG能够造成肝毒性。本文将研究小鼠体内铜调节EGCG肝毒性的作用。  第一部分,利用不含金属铜,含有足量的铜和含有超量铜的饲料喂氧小鼠。分别用含有1.68mg/kg,11.72mg/kg和51.69mg/kg铜的饲料喂养小鼠28天。然后对小鼠接受喂食含有750mg/kg
果实含糖量是决定杏果实品质的重要指标,提高杏果实的含糖量是栽培和育种的主要目标之一。为了解杏果实糖分的转运积累规律,以高糖杏品种‘轮台白杏’和低糖杏品种‘索格佳娜丽’为研究材料,系统分析了两个杏品种果实发育进程和各发育阶段的昼夜变化中结果枝叶片、韧皮部和果实糖组分含量及其相关代谢酶活性的变化、内源脱落酸和赤霉素的变化、果实中蔗糖合成酶基因表达量的变化,以及叶片光合能力和结果枝组构成对果实糖积累的影
学位

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为胡颓子科(Elaeagnaceae),沙棘属(HippophaeLinn.)植物,具有抗旱、耐盐和抗风沙等特性,其生产栽培对新疆地区生态改善有重要的作用。新疆是中国沙棘属种类多样性最多的地区,新疆沙棘总产量占全国的50%以上,也是世界沙棘属种类最集中的地区之一。中亚沙棘(HippophaerhamnoidesL.subsp.turkestani
学位
果树的生产效率取决于其对碳水化合物的同化、转运和利用(转运和利用也即分配),其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形成又依赖于其源与库之间的互作关系,源–库关系调整的实质是通过调节碳水化合物的分配来调整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的平衡。因此,厘清碳水化合物同化与分配同果树负载量(源库比)的关系,是拟定果树合理负载量,实现果树丰产和优质生产的前提。鉴于此,本文以‘新新2号’核桃(Juglansregia?Xinxin2‘)品种
学位
黍秆是我国北方重要的秸秆资源,富含木质纤维素。为了充分利用黍秆资源作为双孢蘑菇培养料的原材料,本研究采用黍秆在工厂化条件下栽培双孢蘑菇。对3个批次8个时期(混料结束、一次发酵结束、二次发酵结束、菌丝长满、原基形成、一潮菇结束、二潮菇结束、三潮菇结束)的培养料进行取样,测定其理化性质(含水量、pH、含碳量、灰分含量、含氮量、C/N比)、木质纤维素含量、相关降解酶活和产量。同时,采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不
学位
香蕉是我国重要的热带水果之一,其营养价值高,深受人们喜爱。炭疽病是香蕉果实最常见的病害之一,香蕉果实在田间即受到炭疽病菌的潜伏侵染,在果实贮藏期间发病,导致腐烂严重影响采后贮藏运输,造成重大的经济损失。H2O2是细胞信号转导和调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抗性诱导中起重要作用。本文主要研究了2,6—二氯异烟酸(INA)及热水处理采后香蕉果实,激发植物内源H2O2产生,诱导抗病性的效果及其机理。并从生理和
学位
土壤颗粒间的相互作用,主要包括土粒的凝聚-分散过程,其深刻影响着诸如土壤团粒结构的形成与稳定、土壤中各种元素、污染物的迁移转化以及水土资源演变等焦点问题。土粒的分散会造成土壤结构的恶化,导致土壤孔隙的堵塞使得水分不易下渗,增加水土流失发生的可能;相反,具有多级团粒结构的土壤通常通气保水性能高、供肥能力强。因此,从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角度来看,对土壤颗粒间的相互作用进行系统而深入的研究显得尤为必
土壤中的任何宏观过程都有它的微观基础。已有研究表明,土壤中离子界面反应深刻影响着介观尺度上的土壤颗粒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到土壤团聚体的形成与稳定、土壤结构与孔隙状况、土壤水热溶质传输、土壤侵蚀和农田面源污染等宏观过程的发生。因此,开展离子界面反应与土壤胶体颗粒相互作用的微观机制的研究,对于深刻理解土壤中的各种微观过程如何通过介观尺度上土壤颗粒相互作用进而影响土壤宏观过程的发生,将具有十分重要的科学意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