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疗效及安全性,同时对比分析透明质酸钠对医源性膀胱炎与非医源性膀胱炎的疗效。材料和方法1.选取我院2011年07月至2012年10月住院及门诊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28例。结合临床症状后均行膀胱镜检查诊断为非细菌性膀胱炎,其中化学性膀胱炎9例,均为TURBt术后灌注吡柔比星或丝裂霉素C等药物治疗;放射性膀胱炎4例,均为宫颈癌或直肠癌术后放射治疗患者;间质性膀胱炎6例,其他非细菌性膀胱炎9例。年龄32-58岁,平均年龄为44岁,病程3个月-5年,病程超过1年者21例(75%)。临床主要表现尿频、尿急、膀胱区疼痛,12例患者伴会阴部和(或)尿道疼痛,排尿后减轻。尿常规正常,尿细菌培养阴性,血常规及肝肾功均正常。确诊后行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溶液(商品名:西施泰)(50mL/40mg),每周灌注1次,连续4周;后改为两周1次,连续4周;最后每月灌注1次,连续2月。两周随访1次,随访至第16周。于治疗前及每次灌注后随访,根据患者主观感受填写视觉模拟量表VAS评估膀胱区疼痛、尿痛及尿急情况,同时记录患者排尿日记,观察并分析变化以评价灌注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2.根据患者发病原因的不同对28例非细菌性膀胱炎患者进一步分类为:医源性膀胱炎、非医源性膀胱炎,通过观察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对两类膀胱炎的总有效率(总有效率为完全反应率与部分反应率之和),进一步探讨两类膀胱炎的发病机理及治疗措施。结果1.28例患者均完成全部灌注疗程及随访,第4周时疼痛评分由治疗前6.86±1.737下降至5.93±1.412(p<0.001);每日排尿次数由治疗前12.82±2.681下降至11.82±2.681(p<0.001);尿急评分由治疗前8.18±1.124下降至6.75±0.967(p<0.001);平均膀胱容量由治疗前106.71±22.650上升至125.96±22.769(p<0.001)。以及第16周时疼痛评分由治疗前6.86±1.74下降至2.71±0.90(P<0.001),尿急评分由治疗前8.18±1.124下降至2.18±0.772(p<0.001);每日排尿次数由治疗前12.82±2.681下降至9.11±1.343(P<0.001);膀胱容量均值由治疗前106.71±22.65上升至163.93±32.00(P<0.001),差值均有统计学意义。2.第4、8、12、16周时医源性膀胱炎(和非医源性膀胱炎)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3.8%(20.0%)、61.5%(26.7%)、76.9%(33.3%)、84.6%(40.0%),其中第12、16周两者的总有效率差值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治疗非细菌性膀胱炎的短期疗效及安全性值得肯定,能明显缓解症状,从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2.通过观察可以推测:对于化疗性膀胱炎、放射性膀胱炎为主的医源性膀胱炎,膀胱内灌注透明质酸钠或许能明显延缓疾病炎症的进展甚至阻止疾病的发展,能使患者重新接受对恶性肿瘤的放化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