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自2015年9月14日人类第一次探测到引力波GW150914以来,引力波探测的进展非常迅速。随后,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事件(GW170817)及其电磁对应体(GRB 170817A)的联合探测,开启了研究多信使宇宙学的新时代。人们从引力波信息可以直接探测到引力波源照度距离,而从其电磁对应体可以得到引力波源的红移。这样从引力波观测上可以确定照度距离与红移关系,利用该关系就可以对宇宙学模型中的参数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2015年9月14日人类第一次探测到引力波GW150914以来,引力波探测的进展非常迅速。随后,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力波事件(GW170817)及其电磁对应体(GRB 170817A)的联合探测,开启了研究多信使宇宙学的新时代。人们从引力波信息可以直接探测到引力波源照度距离,而从其电磁对应体可以得到引力波源的红移。这样从引力波观测上可以确定照度距离与红移关系,利用该关系就可以对宇宙学模型中的参数进行限制,从而确定一些参数的取值范围。与电磁波信息相比,引力波照度距离不受光子数是否守恒的影响。基于这一优势,本文利用模拟引力波数据与其它天文观测数据进行对比,验证宇宙距离对偶关系以及探测宇宙不透明度,从而研究将来引力波观测对验证宇宙距离对偶关系和探测宇宙不透明度限制的能力。首先,本文探讨了第三代地基引力波爱因斯坦望远镜(ET)引力波(GW)标准汽笛观测测试宇宙距离对偶关系的潜力。角直径距离由星系团样本和重子声学振荡等天文观测数据给出,照度距离由模拟ET引力波观测数据给出。为了得到相同红移的角直径距离和照度距离数据对,我们采用并方法对模拟引力波数据进行了处理。利用引力波数据代替Ia型超新星(SNIa)数据的基本优点为引力波的照度距离对光子数的不守恒不敏感。然后,对宇宙距离对偶关系的恒等式进行参数化,再通过卡方统计对宇宙距离对偶关系中的参数进行约束。结果表明,将来引力波事件的观测将是检验宇宙距离对偶关系的有力工具。然后,由于SNIa的照度距离与不透明度相关,而引力波的照度距离与不透明度无关,我们通过将SNIa数据与模拟引力波数据进行比较,探测了将来引力波测试宇宙不透明度的潜力。引力波数据、SNIa数据分别来自将来ET的引力波测量、Joint Light Analysis(JLA)数据和Pantheon等现今的SNIa天文观测数据。在本文中,使用高斯过程,利用非参数和与宇宙学模型无关的抹平技术对模拟引力波数据重建照度距离连续函数。该方法的优点是解决了某些红移范围的超新星数据点与引力波数据点数量分布不同的问题,能够将所有可用的数据用来探测宇宙不透明度。然后,利用卡方统计对光学深度τ(z)的参数ε进行限制。计算结果表明,对于JLA和Pantheon数据,在1σ可信度下,对宇宙不透明度约束的误差棒可分别减小到0.011和0.006。因此,将来对引力波的测量可能会对宇宙不透明度提供更强的限制。我们提出利用高斯过程分别对引力波与SNIa数据进行处理,得到随红移连续的照度距离函数,然后将照度距离在任意红移处进行对比,可以研究宇宙不透明度的均匀性。结论给出将来的引力波测量为我们研究宇宙不透明度的空间均匀性提供了一个机会,同时它还可以作为验证宇宙不透明度的重要工具。最后,本文研究了将来SNIa标准烛光的观测与将来引力波标准汽笛对宇宙不透明度的限制能力。这里,将来SNIa数据来自广域红外勘测望远镜(WFIRST)将来的观测数据,引力波数据来自ET和分赫兹干涉仪引力波观测台(DECIGO)的将来观测数据。然后,通过并方法获得具有相同红移的模拟引力波数据的照度距离和模拟SNIa数据的照度距离。由于将来的SNIa观测数据与现在的观测数据相比较,它的分布有明显改善,误差棒更小,所以在使用并方法时有更多的引力波数据可以用来测试宇宙不透明度。此外,我们将将来天文观测对宇宙不透明度的约束值与目前类星体连续观测得到的星系间不透明度的值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将来的引力波和SNIa观测可以用来鉴别星际尘埃的宇宙不透明度。
其他文献
自从《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首次指出“研学旅行”,研学实践活动就成为了众多专家学者探究和探讨的对象;2016年在《教育部等11部门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中明确指出要将研学实践活动纳入到基础教育教学计划之中,研学实践活动开始在中小学当中举办。俨然,研学实践现已成为当前的一项教育热点。但尽管如此,研学实践活动在实施中还存在着很多问题,研学实践的作用也没有完全发挥出来,因此
大倾角煤层群上保护层开采的应力时空演化规律是保证大倾角煤层群上保护层安全开采和被保护层卸压瓦斯高效抽采急需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论文针对大倾角煤层群上保护层安全高效开采难题,基于东林煤矿大倾角上保护层开采工程实际,采用理论分析、数值模拟和现场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大倾角煤层群上保护层开采的应力时空演化规律。论文取得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根据弹性薄板理论建立大倾角煤层基本顶的初次、周期破断力学模
伴随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国家对高中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学生的能力。在最新的课程标准中指出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独立意识以及实践能力、探究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如何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是当前的热门话题。高中阶段对物理模型的应用也是近年来经常讨论的问题。本文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查阅以及对部分教师、学生开展问卷调查,分析了目前国内外的研究现状以
长期以来,制造业化工厂等利用气体传感器来检测气体泄漏问题。目前大多使用的类型为电化学式的传感器,操作复杂,响应速度和检测精度等方面还存在不足。红外气体传感器作为一种新型传感器技术,在依赖性上有一个大的优势,不易中毒失效,就能延长它的使用期限,检测精度高、有一个快的响应速度,便于携带和操作等,在未来会成为主流的气体传感器。上转换纳米颗粒(UCNPs)已被熟练地用作红外探针,但是诸如检测精度低和非线性
实施新课程标准对高中地理教材的编写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作为新教材的直接使用者,其对教材的满意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新教材的编写质量。目前,对中学地理教材的分析与评价缺乏一套学生视角下的测评指标体系。很多学生满意度调查指标大多采用定性评价分析,难以充分反映学生的真实感受。因此,中学地理教材需要开发一种更准确、更全面的学生满意度评价工具。本研究主要分为四个部分:一是结合教材评价和国内外顾客满意理论,探讨
随着2020修订版课程标准的推出,如何在实验课堂教学过程中渗透对学生物理观念、科学思维、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的培养是目前热点的话题。笔者将致力于寻找PBL模式法与传统实验教学的契合点,尽量做到不忽略学生知识学习的同时又能深层次的兼顾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寻找在“PBL模式”下进行高中物理实验教学的最佳实施方案,为教师在改进高中物理实验教学方法过程中对于PBL模式的应用提供一些参考。本研究通
2017年国家制定新的高中课程标准,规定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各科的主要教学目标。在高中学科核心素养体系中,物理学科也有包括科学思维在内四个方面的核心素养,科学思维素养的首位要求就是模型建构。深入研究行之有效的建模教学策略能帮助学生更好地学习物理,更科学地认识世界,有实际的意义。本课题主要通过文献分析、访谈、问卷调查、案例实践分析等方法进行研究,主要内容有以下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文献分析了解国内外研
核心素养是当今教育教学领域的研究热点,中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主渠道是学校教育,学校教育主要是通过课程教学来实现,因各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不同,所以各学科核心素养培养也各有特色。笔者根据对执教学校的物理课堂观察和当前的研究现状,提出核心素养视域下提升初中生物理学习力的策略并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本文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内容:1.通过大量文献的查阅与分析,以认知发展、建构主义学习、人本主义理论作为
在新一轮课程改革过程中,探究式物理实验教学研究已经取得了非常喜人的成果。但是,在农村地区由于受到场地、设备等因素的制约,实验教学并没有达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如何把握探究式教学模式的核心,将其有效地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成为了当前农村中学物理教师研究的方向。本研究以教学实践为落脚点,结合湖南省辰溪县某中学物理教师的实验教学调查分析和自身的教育经历,展开对农村中学将探究式方法应用于物理实验教学的实践研究
地图素养是地理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地图素养的界定及其构成并不统一,测试方式也比较单一。SOLO分类理论作为一种质性评价方法,适用于地图素养的评价。本文基于SOLO分类理论尝试对高中生的地图素养进行评价研究。根据前人在地图素养评价方面的指标体系,划分出地图素养的三个一级指标:地图知识、地图能力和地图修养。依据SOLO分类理论详细说明每个指标的要求和思维层次,从而构建出评价体系。基于评分原则选择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