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从金融顺周期机制与金融稳定性的关系入手,以资金流动为主线探讨金融风险在金融运行周期的变化过程。从理论上研究资金跨市场流动对金融稳定的影响,从实证上以美国为例,详细剖析在顺周期情形下通过跨市场资金交易载体等金融创新工具的传导,资金由市场流动性向银行流动性的转换,造成资产价格大幅攀升,金融泡沫不断膨胀。一切欣欣向荣的场景,由贝尔斯登银行的倒闭戛然而止。金融运行出现逆转,充斥整个市场的流动性突然间形成了巨大的“流动性黑洞”,导致资金的稀缺,流动性中断,引发全球金融危机。在这一过程中,金融明显的顺周期特征加速了金融由繁荣到危机的进程,而流动性则贯穿于金融系统由基本稳定到“亚金融稳定”再到金融极端不稳定的(金融危机)的过程。目前,我国也正处在流动性变化的拐点,如何建立适合我国的宏观审慎性制度框架(Macro-prudential Supervision),维护金融系统稳定和国家金融安全是有重大现实意义的。本文论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从内容的组织来看,主要包括8个章节。除第一章导言、第二章对金融系统顺周期、跨市场资金流动以及维护金融系统稳定政策研究现状的综述之外,本文的核心内容包括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对顺周期行为与金融系统稳定性进行分析。借鉴了Bernanke、Gertler模型,从四个方面分析了顺周期效应与金融市场的繁荣和衰落。还运用FM-IS-LM改进模型在宏观经济政策变化时,金融市场流动性的变化、资产价格变化以及金融危机之间的关系进行分析,进一步论证金融机构顺周期行为与金融系统稳定性的内在联系。
第二部分讨论顺周期行为下跨市场金融风险的显现与传递。从资金流动的视角分析以资金为载体的金融活动所导致的风险在投资者、金融行业、跨境之间的传递。
第三部分抽象分析在顺周期行为下金融市场资金流动对宏观经济运行、银行信贷市场、保险市场和全球金融市场之间的联动关系、分析产生的一般原因及对金融系统稳定性影响的途径。对新的国际国内金融形势下跨市场交叉性交易载体的新变体-影子银行、资金流转情况进行了深入地研究。选择对资金跨市场流动监测的关键指标、运用电子科技技术模拟出监测的模型。
第四部分以美国为例,通过对宏观资金、市场资金、银行资金流动性的转换,流动性由过剩到中断过程中的阐述,分析金融运行由繁荣到危机变化过程,客观评价了美国政府当局在平息危机过程中所采取的政策手段。提出我国应认真汲取美国次贷危机的教训,制定防范流动性危机的政策措施。
第五部分对美国、欧盟主要国家后危机的监管制度改革进行了梳理,在前面理论和实证研究的基础上,从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和维护金融稳定的角度出发,运用压力测试的量化方法对宏观审慎监管制度框架的目标和工具的实施效果进行了分析,提出了构建、优化我国宏观审慎监管政策体系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