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世界滨水区的复兴,人们逐渐认识到城市滨水区将成为最适合休闲的空间。首先城市滨水区做为城市中最为典型的公共空间,有其独特的优势,如自然属性明显、资源基础丰富,具有承载游憩活动与发展游憩产业的天然优势,同时也是不同社会群体融合相处的理想空间。就目前来看黄浦江两岸滨水区即将完成由生产功能向消费功能的转变,城市滨水区更新为游憩功能的开发提供了好的平台,黄浦江两岸滨水区在更新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多功能复合的区域,未来在城市层面黄浦江两岸将打造属于人民的游憩公共空间、建设最魅力的市民舞台与城市客厅。本文以黄浦江两岸游憩公共空间为研究对象,以探讨黄浦江两岸游憩公共空间更新为研究目的,主要得出以下几种结论。(1)从黄浦江两岸游憩公共空间演化来看,就演化阶段而言,黄浦江两岸游憩公共空间具有明显的阶段性,自1843年开始到2018年截至可以大致分为四个阶段:萌芽阶段(1843年——1949年)、停滞阶段(1949年——1990年)、初步发展阶段(1990年——2002年)以及复兴阶段(2002年——2018年);就演化规律而言,本文总结了黄浦江两岸游憩公共空间演化的三大规律,规律一由“单一型”走向“综合型,规律二由“主导型”走向“合作型”、规律三由“推倒型”走向“渐进型”;就演化因素而言,影响黄浦江两岸游憩公共空间更新的因素有四种,分别为黄浦江两岸地区更新、市民需求的多样、设计理念的转变以及重大事件的推动。(2)从黄浦江两岸游憩公共空间结构更新来看,就空间分布现状而言,从整体、局部以及类型三个角度分析黄浦江两岸游憩公共空间分布现状得出了游憩公共空间分布的非均衡性、各滨江区分布的主题性、游憩公共空间分布的叠加性以及空间结构的系统性四大特征;就空间分布变化而言,黄浦江两岸游憩公共空间的数量与规模一直都处在不断增加与扩大的状态,在复兴阶段黄浦江两岸的杨浦大桥至徐浦大桥之间分布了大量的不同种类的游憩公共空间,并且形成了显著、次显著以及初步形成三个不同等级的游憩公共空间的集聚区。(3)从黄浦江两岸游憩公共空间功能更新来看,通过对黄浦江两岸游憩公共空间类型更新的研究发现,游憩公共空间的类型经历了由单一类型向多样类型的转变,这进而也就导致了游憩公共空间从单一功能(观光、观景)向多元复合功能(文化展示、旅游游憩、休闲商业以及生态功能等)的转变。黄浦江两岸游憩公共空间功能更新的模式主要有三大模式分别为工业遗产活化模式、地标性景观植入模式以及生态景观建设模式,其中工业遗产活化模式又包括场馆类模式、游憩商业模式、创意园区模式以及娱乐休闲区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