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慢性牙周炎(Chronic periodontitis,CP)是一种以细菌为始动因子的牙周组织免疫炎症性疾病。慢性牙周炎可以造成牙周附着丧失、牙槽骨破坏,最终导致牙齿脱落。常规的慢性牙周炎非手术治疗是通过龈下刮治和根面平整(Scaling and root planing,SRP)来清除牙齿表面的微生物及其产生的毒素,以及牙结石的沉积物,以促进牙周组织的恢复。然而,在某些深牙周袋和根分叉区域,单纯的SRP治疗效果并不理想。因此,提出了一些牙周炎的非手术辅助疗法,如辅助使用抗生素、激光治疗和光动力治疗等。为了避免抗生素使用产生的耐药性等问题,益生菌作为慢性牙周炎辅助治疗的方法越来越被关注。同时,益生菌的使用更加方便,不需要患者到诊室,不需要椅旁操作。益生菌作为胃肠道疾病的治疗方法,已在全世界广泛使用。益生菌是一类有益的活性微生物,可以预防病原菌粘附,抑制细菌生长,有调节黏膜免疫系统或细胞增殖的作用,同时促进口腔新的生物膜的形成。最近,许多实验已经评估了益生菌在抵抗人体微生物失衡中的功效,例如口腔,皮肤,泌尿生殖道和呼吸道。本文使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益生菌辅助SRP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进行Meta分析和系统评价,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检索EMbase、PubMed、The Cochrane Library、万方数据库和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19年1月。2位研究者分别独自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并对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采用R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7个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s),共246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益生菌辅助SRP治疗组在3个月内探诊深度(Probing depth,PD)、中等深度牙周袋(4mm≤PD≤6mm)PD、深牙周袋PD(PD>6mm)、临床附着丧失(Clinical attachment loss,CAL)和探诊出血(Bleeding on probing,BOP)的减少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其均数差(Mean difference,MD)和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分别为[MD=0.26,95%CI=(0.06,0.46),P=0.01],[MD=0.22,95%CI=(0.09,0.34),P<0.01],[MD=0.54,95%CI=(0.25,0.85),P<0.01],[MD=0.21,95%CI=(0.03,0.39),P=0.02]和[MD=5.39,95%CI=(4.44,6.34),P<0.001],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辅助SRP比单纯使用SRP治疗慢性牙周炎,在短期(3月)内降低探诊深度,减少附着丧失和探诊出血有明显效果。3月内益生菌辅助SRP治疗慢性牙周炎是有效的,对深牙周袋的治疗也有效果,是一个有效的SRP治疗慢性牙周炎的辅助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