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农民工市民化已经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城镇化中人口城镇化落后于土地城镇化,农民工由农民向市民的身份转换和地域转移的异步性问题非常突出。但是农民工市民化面临着巨大的成本问题,农民工市民化不仅要实现身份上的市民化,而且也要实现公共服务等方面的市民化,农民工市民化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农民工一项重要财产性权利,为农民工市民化提供了重要的资金来源。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包括社会公共成本和个人成本,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巨大显然个人无法承担,构建多元化的市民化成本分担机制非常必要。因此,通过测算农村土地流转收益水平,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土地流转收益对农民工市民化成本的分担比例,对减轻农民工市民化成本推进新型城镇化快速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阐述土地流转和农民工市民化相关概念和基础理论,主要根据地租理论、产权理论、人口迁移理论和成本收益理论等基础理论,分析河南省土地流转和农民工市民化现状,目前河南省土地流转和农民工市民化中存在着:农民工土地流转权利意识弱、政府行为不规范、土地流转市场发育不健全、户籍制度阻碍、就业和技能培训参与意识缺失和融入城市困难等问题。其次运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影响河南省农民工市民化的因素,研究发现土地流转面积、土地流转期限、土地流转途径、土地流转用途和土地流转原因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的影响较为显著。再次根据调查问卷和统计年鉴所获取的数据,计算出河南省农村土地流转收益为每亩维持在920元和1180元之间,河南省农民工人均土地流转收益为每年4234.32元。河南省农民工人均市民化成本为176355.94元。最后利用成本收益理论计算河南省各市市民化成本分担系数,从人均土地流转收益角度来看,河南省农民工市民化成本分担系数为2.40%。从不同市民化成本角度来看,当前河南省土地流转收益仅能满足农民工随迁子女教育成本,对住房成本的分担比例较低。从不同土地流转方式角度来看,其他和入股方式的市民化成本分担系数较高,分别为2.77%,2.64%。在研究结论的基础上,提出提高土地流转收益和促进农民工市民化的政策,主要包括:加快土地产权和物权制度、规范土地流转程序、完善土地流转市场、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加强职业和技能培训和构建多元化成本分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