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PAL椎间融合器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融合器下沉的相关因素分析

来源 :中国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gboc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回顾性分析应用T-PAL椎间融合器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导致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素。  方法:  2011年9月~2013年11月收治的患有腰椎不稳症的连续性病例103例,46例患者获得完整随访,融合节段46个,均行后路椎间盘切除、神经根管探查减压、T-PAL置入、椎弓根钉内固定术。随访4个月~30个月,平均8个月。融合器下沉定义为:末次随访与术后3天相比椎间高度丢失≥2mm或4mm。研究可能引起融合器下沉的危险因子即变量包括:性别、年龄、融合节段、腰椎滑脱、术前和术后融合节段Cobb角、上位椎体横径、融合器距终板前缘距离以及椎间融合器在终板的位置、椎间融合器终板覆盖率、上终板面积、椎间隙的撑开程度、术前间隙前缘和后缘高度、术前间隙平均高度、术后节段前后缘高度、术后节段平均高度、术前节段平均高度、术前节段前后缘高度、术后间隙平均高度、术后间隙前后缘高度。定量资料组间用t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分析各因素对椎间融合器下沉发生的相对风险,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46个椎间融合器中有13个(28.2%)出现2~4mm的下沉,8个(17.4%)出现4mm以上的融合器下沉,平均融合器下沉2.35±2.43mm。导致肾形T-PAL椎间融合器下沉≥2mm的危险因素有3个:术后间隙前缘的高度(P=0.047)、术后间隙平均高度(P=0.027)、椎间隙的撑开程度(P=0.001),术后间隙平均高度与下沉程度之间存在线性关系(R2=0.117,P=0.027)。  结论:  应用T-PAL椎间融合器治疗退行性腰椎不稳症,46个椎间融合器中有13个(28.2%)出现2~4mm的下沉,8个(17.4%)出现4mm以上的下沉,平均下沉2.35±2.43mm。我们必须选择合适大小和高度的椎间融合器,避免过度地撑开椎间隙的高度,合理地处理椎间隙和终板,降低融合器下沉的风险。
其他文献
角色模拟教学法使用了诊所教育的部分教学方法,以真实案件为基础,以角色扮演为手段,以解决问题为目标,在课堂上通过模拟真实环境中案件的操作,让学生实践法律职业的各个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