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早期的粗放型发展模式虽然大幅提升了中国经济发展水平,但与之伴随的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在各自为政的属地治理模式下,大气污染的跨界转移与空间外溢造成区域环境治理的责任界定模糊。亟需打破行政区划限制,实施区域联防联控从而形成治污合力,提高大气污染治理效率。在理论分析方面,本文首先介绍了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的实施背景,分析了全国及各区域的大气污染现状;然后阐述了本文的理论基础,包括环境分权理论、公共物品理论及协同治理理论;最后,基于环境规制协同影响大气污染治理的理论分析,提出环境规制协同影响大气污染排放和边界污染治理的研究假说,环境规制协同有效降低了大气污染排放,促进了省域边界城市污染治理。在实证分析方面,本文选取2004—2018年中国285个地级市的数据,首先基于2013年在117个城市正式实施的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建立双重差分模型评估以区域联防联控为表征的环境规制协同的大气污染减排效应,并基于区域层面和经济发展水平的视角进行异质性分析;此外,进一步从实证层面分析以区域联防联控为表征的环境规制协同的边界污染治理效应及其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第一,以区域联防联控为表征的环境规制协同显著降低了大气污染排放水平,这一结果经过动态效应检验、安慰剂检验等假设检验,工具变量法、替换被解释变量及其他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第二,异质性分析发现,区域联防联控政策仅在京津冀、长三角区域产生显著的大气污染减排效应,而在珠三角区域的效果并不显著;在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的政策效果更好。第三,省域边界城市比省域内部城市的大气污染水平更高,验证了我国大气污染存在边界效应,且以区域联防联控为表征的环境规制协同产生了显著的边界污染治理效应。第四,机制分析发现,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政策通过提高省域边界城市的环境污染监督力度和环境治理投入,从而有效改善边界城市的空气质量。基于以上研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一方面需要推广大气污染区域联防联控试点范围,加强重点区域统筹协调;另一方面实施差异化的区域联防联控模式,协调区域内各级政府加大边界地区的环境监管力度和环境治理投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