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观察辛伐他汀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心肌肥厚及左室收缩功能和舒张功能的影响。实验方法选择2005年8月至2007年9月我院住院和门诊符合1999年WHO/ISH诊断标准的、未经治疗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严格按照入选标准和排除标准进行筛选:诊断为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服用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药物,每2周随访1次,血压不能达标者,依次加用钙离子拮抗剂、β受体阻滞剂、噻嗪类利尿剂(均使用常规有效剂量);有心功能不全患者加用地高辛0.125mg/次,1次/d。直至临床医生复诊血压降至正常范围,SBP﹤140mmHg及DBP﹤90mmHg。血压达标后进行首次超声心动图检查,有心肌肥厚者进行再次的病史核查和行冠状动脉造影或冠脉CTA、肾动脉造影或超声、肾及肾上腺B超、胸片以及血液、尿液生化检查,排除一切已知可以引起心肌肥厚或影响病情的疾病。最后入选病例42人,其中男33例,女17例,签署知情同意书后随机单盲分为两组:一组是对照组(T组),给予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一组是治疗组(TS组),在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上加用辛伐他汀。观察治疗1年前后血压、血脂以及超声心动图检测的心肌肥厚、左室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变化。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 x±s)表示。组内用药前后比较用配对资料t检验,组间比较用方差分析。两组间用药情况以百分率表示,两组间比较用χ2检验。采用SPSS13.0软件处理数据,p<0.05为有差异。结果1、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病人一般情况治疗期间,T组有1例因发生感染性心内膜炎导致严重主动脉关闭不全而剔除,有效病例18例,其中男10例,女8例。TS组有效病例23例,其中男17例,女6例。整个治疗过程中没有因发生药物不良反映而中止治疗病例。1.1. 237例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病人并存其他疾病情况2005年8月至2007年9月,我院住院及门诊未经治疗的高血压病人,降压治疗达标后,心脏超声检查显示合并心肌肥厚患者237例。195例患者因排除标准而排除,占82.28%,其中因冠心病排除136例,占排除病例的69.74%(占合并心肌肥厚患者57.38%)。随诊中剔除1例。最终符合标准的单纯原发性高血压合并心肌肥厚患者41例,占所有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病人的17.30%。1.2. 41例病人治疗前血压情况入选病例在治疗前收缩压(SBP)是189.44±20.10mmHg,舒张压(DBP)是100.71±16.51mmHg,显示收缩压的水平较高。1.3.两组病人治疗前后血脂变化情况与对照组(T组)相比,辛伐他汀组(TS组)病人的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治疗前后的变化值和变化百分比明显增加(p<0.01)。即辛伐他汀明显降低TC、LDL。2、降压效果2.1.1.所有入选病例(41例)降压效果治疗前患者的收缩压189.44±20.10mmHg,舒张压100.71±16.51mmHg,提示入选病人血压水平高。治疗后的收缩压133.07±13.84mmHg,舒张压79.07±8.00mmH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1.2.至降压达标合用其它降压药物情况单独使用替米沙坦治疗的降压达标比例是17.07%,二联降压药物比例是41.46%,三联降压药物比例是41.46%。联用的其他降压药物比例最多的是CCB类(68.29%),其次是噻嗪类利尿剂(36.59%)和β受体阻滞剂(31.71%)。2.2.1.对照组(T组)降压效果T组患者治疗前的收缩压187.17±20.21mmHg,舒张压99.83±15.95mmHg;治疗后的收缩压139.22±16.34mmHg,舒张压79.06±8.22mmH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2.2.对照组(T组)合用其它降压药物情况单独使用替米沙坦治疗的降压达标比例是22.22%,二联降压药物比例是33.33%,三联降压药物比例是44.44%。联用的其他降压药物比例最多的是CCB类(66.67%),其次是噻嗪类利尿剂(38.89%)和β受体阻滞剂(16.67%)。2.3.1.治疗组(TS组)降压效果TS组患者治疗前的收缩压191.22±20.29mmHg,舒张压101.39±17.26mmHg;治疗后的收缩压128.26±9.33mmHg,舒张压79.09±8.02mmH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1)。2.3.2.治疗组(TS组)合用其它降压药物情况单独使用替米沙坦治疗的降压达标比例是4.35%,二联降压药物比例是47.83%,三联降压药物比例是47.83%。联用的其他降压药物比例最多的是CCB类(69.57%),其次是β受体阻滞剂(43.48%)和噻嗪类利尿剂(34.78%)。2.4.1.对照组(T组)与治疗组(TS组)降压效果比较在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上加用辛伐他汀能更好地降低收缩压(P<0.05)。2.4.2.对照组(T组)与治疗组(TS组)合用其它降压药物情况比较。在以替米沙坦为降压基础上使用其它降压药物,T组与TS组之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3、替米沙坦(T组)对心肌肥厚和左室功能的影响3.1.替米沙坦对心肌肥厚的影响使用替米沙坦1年后,患者的室间隔(IVS),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均较前下降(P<0.05),提示左室肥厚逆转;而左室内径(LVDd)、左室后壁厚度(LVPW)无显著变化(p>0.05)。3.2.替米沙坦对左室收缩功能的影响治疗前,左室射血分数EF 66.83±11.62%;使用替米沙坦1年后,EF65.67±10.63%(p>0.05),左室收缩功能没有得到改善。3.3.替米沙坦对左室舒张功能的影响使用替米沙坦1年后,患者左房内径(LA)增加(P<0.05);虽然E/A比值有上升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3.4.心脏重构指标变化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T组心脏重构指标中左室重量(LVM)的变化与舒张压(DBP)的变化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是0.645(p<0.01)。4、辛伐他汀对心肌肥厚和左室功能的影响4.1. TS组心肌肥厚的变化在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中加用辛伐他汀1年后,患者的室间隔(IVS)、左室后壁厚度(LVPW)、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左室内径(LVDd)均较前下降(p<0.05),提示左室肥厚逆转。4.2. TS组左室收缩功能的变化在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中加用辛伐他汀1年后,左室射血分数EF从57.50±16.41%上升至65.43±11.60%(p<0.01),左室收缩功能得到明显改善。4.3. TS组左室舒张功能的变化在以替米沙坦为基础的降压治疗中加用辛伐他汀1年后,患者左房内径(LA)减少(p<0.01),E/A比值仍然呈下降趋势,但是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4.4. TS组心脏重构指标变化与血压变化的相关性TS组心脏重构指标中室间隔厚度(IVS)的变化与收缩压(SBP)的变化呈正相关,其相关系数是0.554(p<0.01)。4.5.辛伐他汀对心肌肥厚和左室功能的影响(TS组与T组的比较)治疗组(TS组)与对照组(T组)比较显示:使用辛伐他汀,能更好地降低患者室间隔厚度(IVS)、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p<0.05),逆转心肌肥厚;提高左室射血分数(EF)(p<0.01),改善左室收缩功能;逆转左房内径(LA)(p<0.01),但是E/A比值仍是呈下降趋势,其下降的百分比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辛伐他汀,能更好地降低病人的收缩压。2.辛伐他汀有逆转左室肥厚和改善左室收缩功能的作用。3.辛伐他汀可能没有逆转高血压病人左室舒张功能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