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中学语文中元杂剧的教学——以《窦娥冤》的分析为中心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oeviv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杂剧具有瑰丽无比的美的魅力,它集传统艺术美于一身,含蓄着人物个性的美、舞蹈的美、语言的美、音乐的美。系统全面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心理。同时,它又是根植于生活的反叛文学,是一幅展现美丑、针贬时弊的画卷,其中充满着血泪的控诉,残酷的压榨和斗争的呐喊,是一匹闯入文学王国的没有被驯服的野马。无论是中国文学史中还是文学教育中,都应有它的一席之地。 但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文学教育比重并不大,其中元杂剧比重就更小,这使得元杂剧的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仅就此问题,以《窦娥冤》分析为中心谈一点看法。 讲解《窦娥冤》,必须了解关汉卿。作为杂剧艺术的先驱,关汉卿为整个元杂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以全新的笔触,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等一大批敢爱、敢恨、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争取真实自我的人物形象。他通过社会问题表现人,写出人的精神、心理、感情甚至欲望,追求个性解放,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第一次把人作为精心描写的对象,真正把人当做人来对待。 窦娥,可以说是关汉卿笔下人物的代表。从她的安于命运到反抗命运,她的历程就是广大被压迫妇女的缩影,从遵从节孝到痛斥天地,她的叛逆就是低层人民的叛逆。她的怒吼,结束了愚昧、开创了新生。她的痛斥,拨云见日,震聋发聩,不愧是中国文学史中一个闪光的形象。 这一切使得《窦娥冤》成为一篇极富影响力的文章,它不仅涵蕴着窦娥这一形象,也闪现着关汉卿智慧的光芒。而在中学教育中,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是对元杂剧的整体认识。由此可见,这篇文章应当重视而非忽视,在讲解文章时,我们的眼光显然应当看得更远,从更多的角度做更加深入的剖析,这样才可能还《窦娥冤》其本来面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元杂剧。 要达此目的,首先要分析清关汉卿及《窦娥冤》的历史地位,其中包含有关汉卿的生平成就、个性介绍等,关汉卿笔下女性形象以及《窦娥冤》的文学成就等。其次要把握窦娥形象的性格特征和本质特征,其中包括性格发 卜奎霎昌。】颜十兰a个寸 Y”、。。八!托计RS 工旺SIS 展,反抗的本质特征。其后探讨了窦娥形象的形成原因,其中含有时代背景, 知识分子境遇,关汉卿的人生观和审美取向等内容。 当然,仅有理论的分析和学术的探讨是不够的。必须将它和中学语文教 学实际结合起来才行,在第五大部分,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我提出 以下几点参考意见,首先要结合学生实际,介绍元杂剧基本知识,使其有一 个整体性认识。其次,从人物矛盾看窦娥节孝观。窦娥的节孝观是贯穿全文 的一个重要性格特征,对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回避而应结合人物矛盾细致分析 利弊,引导学生分析。再次,从浪漫主义看窦娥的反抗精神,此处分析出了 窦娥由屈从到反抗的过程,而且注意了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它表明了窦娥 的斗争精神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这一点和窦娥的节孝观并列起来,更可以 体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可信度。
其他文献
设计了基于PLC的交流矿井提升机控制系统实训平台,介绍了控制系统的总体设计及软硬件设计方案。该控制系统采用S7-1200PLC作为控制核心,三相异步电动机作为动力源,直流电动机
目的观察血管性痴呆(VD)大鼠行为学改变及海马CA1区核转录因子-κB(NF-κB)、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变化及多奈哌齐干预效果。探讨多奈哌齐对VD大鼠脑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
<正>短短两个月内,中粮28亿美元出手两大海外粮企并购,创下了中国粮油行业有史以来海外并购之最。继2月控股全球农产品及大宗商品贸易集团Nidera之后,近日中粮集团与来宝集团
汉语是有声调的语言。声调在汉语音节当中是能够区别意义的音的高低。中古时有平、上、去、入四声。入声是一种收塞音韵尾的声调。今天汉语普通话中,入声已舒化并归入其它几类
《江南士绅与江南社会:1368—1911》综合运用政治社会学、社会文化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对明清江南士绅与社会政治结构、江南士绅的文化权力的维护与实现、近代江南士绅的心态
2014年,作为北京市计算中心计算药物事业部掌舵人、北京市计算中心计算机辅助药物筛选平台(www.vslead.com)总设计师,赵勇带着他的团队,历经两年时间,潜心研发出基于小分子化合
隋唐童蒙教育文献上承秦汉,下启宋元明清,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是童蒙教育文献发展的过渡期和转型期。由隋唐开始,童蒙教育文献开始有了分类,内容也日益多元化。本文着重从以下几个
组织结构是一个“古老而又年轻”的研究课题。从泰罗的科学管理至今100多年间,先后有无数的学者和实践者为组织结构理论的发展与实践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但在我国,很长一个时期,
怀旧电影特指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20世纪30年代前后的上海为主要表现对象的影片。与20世纪30年代电影中的上海形象相比,怀旧电影中的老上海淡化了政治色彩,被赋予国际化、消费
土地非农化是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的一种必然现象,是土地资源竞争配置的结果。中国人地矛盾突出、生态环境日益恶化,如何协调好生态、吃饭、建设之间的关系是摆在国家和各级地方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