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元杂剧具有瑰丽无比的美的魅力,它集传统艺术美于一身,含蓄着人物个性的美、舞蹈的美、语言的美、音乐的美。系统全面地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审美观念和审美心理。同时,它又是根植于生活的反叛文学,是一幅展现美丑、针贬时弊的画卷,其中充满着血泪的控诉,残酷的压榨和斗争的呐喊,是一匹闯入文学王国的没有被驯服的野马。无论是中国文学史中还是文学教育中,都应有它的一席之地。 但在实际的学校教育中,文学教育比重并不大,其中元杂剧比重就更小,这使得元杂剧的教学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本文仅就此问题,以《窦娥冤》分析为中心谈一点看法。 讲解《窦娥冤》,必须了解关汉卿。作为杂剧艺术的先驱,关汉卿为整个元杂剧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他以全新的笔触,塑造了窦娥赵盼儿等一大批敢爱、敢恨、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争取真实自我的人物形象。他通过社会问题表现人,写出人的精神、心理、感情甚至欲望,追求个性解放,在中国文学史上,他第一次把人作为精心描写的对象,真正把人当做人来对待。 窦娥,可以说是关汉卿笔下人物的代表。从她的安于命运到反抗命运,她的历程就是广大被压迫妇女的缩影,从遵从节孝到痛斥天地,她的叛逆就是低层人民的叛逆。她的怒吼,结束了愚昧、开创了新生。她的痛斥,拨云见日,震聋发聩,不愧是中国文学史中一个闪光的形象。 这一切使得《窦娥冤》成为一篇极富影响力的文章,它不仅涵蕴着窦娥这一形象,也闪现着关汉卿智慧的光芒。而在中学教育中,对这篇文章的理解也是对元杂剧的整体认识。由此可见,这篇文章应当重视而非忽视,在讲解文章时,我们的眼光显然应当看得更远,从更多的角度做更加深入的剖析,这样才可能还《窦娥冤》其本来面目,使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元杂剧。 要达此目的,首先要分析清关汉卿及《窦娥冤》的历史地位,其中包含有关汉卿的生平成就、个性介绍等,关汉卿笔下女性形象以及《窦娥冤》的文学成就等。其次要把握窦娥形象的性格特征和本质特征,其中包括性格发 卜奎霎昌。】颜十兰a个寸 Y”、。。八!托计RS 工旺SIS 展,反抗的本质特征。其后探讨了窦娥形象的形成原因,其中含有时代背景, 知识分子境遇,关汉卿的人生观和审美取向等内容。 当然,仅有理论的分析和学术的探讨是不够的。必须将它和中学语文教 学实际结合起来才行,在第五大部分,结合个人语文教学实际情况,我提出 以下几点参考意见,首先要结合学生实际,介绍元杂剧基本知识,使其有一 个整体性认识。其次,从人物矛盾看窦娥节孝观。窦娥的节孝观是贯穿全文 的一个重要性格特征,对这一问题不能简单回避而应结合人物矛盾细致分析 利弊,引导学生分析。再次,从浪漫主义看窦娥的反抗精神,此处分析出了 窦娥由屈从到反抗的过程,而且注意了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它表明了窦娥 的斗争精神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将这一点和窦娥的节孝观并列起来,更可以 体现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和可信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