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中小企业成长中的融资瓶颈和信用困境突破

来源 :集美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kylf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小企业已成为当今市场经济中不可忽视的一支力量,不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在发展中国家,中小企业都对本国的国民经济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我国的中小企业是我国的优势所在,它们已经成为我国自主创新、繁荣经济、扩大就业的重要力量,全国66%的专利发明、82%的新产品开发都来自我国的中小企业。然而,我国中小企业的社会地位却与其作出的巨大贡献极不相称,它们在融资过程中普遍受到不同程度的歧视,融资难问题始终是制约其发展壮大的首要的、根本的问题。与大企业相比,我国中小企业普遍规模小、实力弱、经营管理不规范、信誉等级比较低,这些自身缺陷严重制约着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能力;政府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不够,现行的纵向融资体系主要是为国有大型企业服务;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对中小企业存在严重的“惜贷”现象,对中小企业贷款审查严格,部分还存在歧视现象。此外,我国的信用担保体系不完善,再加上金融危机的影响,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形势更显严峻。因此,此时研究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有其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研究背景,对国内外的经典研究文献进行了总结归纳,并对我国中小企业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还对企业相关融资理论进行了梳理和回顾。接着,对我国中小企业的融资状况进行了比较详细的阐述,并从我国中小企业面临的内外环境分析了其原因,指出根源在于中小企业的信用困境。因此,本文从我国中小企业这个市场微观主体出发,以信用建设为切入点,首先提出突破我国中小企业信用困境的方案。在此基础上,文章进一步提出了全面解决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瓶颈的思路。
其他文献
近年来,我国物价持续上涨,呈现通货膨胀的现象。中国2011年5月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创34个月新高,显示通胀形势仍然严峻。本文首先运用定性方法分析我国此轮通货膨胀的
资本回报率是衡量经济单位绩效水平的指标之一,而中国的资本回报率持续增长的走势与理论预期之间出现了偏差,本文推测人力资本是出现这种偏差的解释之一。现有文献不乏对人力资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逐渐加强的趋势下,全球金融市的一体化过程一般领先于其他的局部市场,地区金融市场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联动正在逐渐增强,加上现代信息技术正在迅速的迭代发展,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