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内镜技术发展的不断进步,针对不同类型的肝硬化食管胃静脉曲张治疗,更多更具有针对性、更为个性化的内镜治疗方法进入大家视野。目前最具有代表性的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曲张静脉套扎术(Endoscopic variceal ligation,EVL),内镜下硬化剂注射治疗(Endoscopic injection sclerotherapy,EIS)、内镜下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单纯食管静脉曲张常常应用EVL、EIS治疗,而组织粘合剂注射治疗往往在胃底静脉曲张中应用更为广泛,然而针对食管胃底同时存在曲张静脉这种情况,尚无明确指南推荐何种治疗疗法更为适合此种患者。因食管胃静脉曲张主要病因为肝硬化引起,故在原发病未能得到显著治疗时,食管胃静脉曲张随时可能再次复发,需反复进行内镜治疗,而患者相关生活质量严重受住院次数、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影响,因此本研究主要是针对食管胃底同时存在曲张静脉的GOV I型的三种内镜治疗方法,利用回顾性分析进行疗效、再出血、不良反应比较,也将比较其住院次数、住院时间、住院费用,评估何种治疗方式更为适合患者,尽可能达到快速康复及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效果。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三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方法,比较其疗效、再出血、不良反应、住院次数、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进而评估何种治疗方法更为适合GOV1型患者,使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达到快速康复的治疗效果。
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统计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至本院内镜下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GOV1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组1:食管EVL组,组2:食管EVL联合胃底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组3:食管EIS联合胃底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通过对比其疗效、再出血及不良反应等指标,判断何种治疗方法更为适合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GOV1型,通过分析总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住院次数等变量,评估3种治疗方法在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和康复时间的优劣性。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表示。三组之间不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条件,采用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理论频数小于1的资料采用似然比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62例,组1:85例,年龄55(49,63)岁,其中男性64例,女性21例;根据病因分为病毒性肝硬化患者59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7例,其他病因9例;Child-Pugh B级38例,C级47例;根据内镜下判断严重程度分类:中度静脉曲张患者19例,重度静脉曲张患者66例。组2:54例,年龄55(47,62)岁,其中男性33例,女性21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37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3例,其他病因4例;Child-Pugh B级22例,C级32例;中度静脉曲张12例,重度静脉曲张42例。组3:23例,年龄56(49,63)岁,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15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5例,其他病因3例;Child-Pugh B级9例,C级14例;中度静脉曲张6例,重度静脉曲张17例。三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方面(年龄、性别、病因、内镜下判断严重程度和Child-Pugh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1患者中:显效64例,有效21例,组2患者:显效42例,有效12例,组3患者:显效23例,有效1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为:组119例,组211例,组38例。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1中组2种各有1例发生再出血;组3未见再出血。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在总住院费用方面,组1平均花费4.46万元,组2为5.13万元,组3为3.44万元,三组总住院费用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在住院次数的比较中,组1总次数为4次,组2为3次,组3患者住院次数为2次,三组数据相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进行两两比较,组1与组2比较,p=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与组3比较,p=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与组3比较,p=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住院时间比较时,组1总住院时间为32天,组2是27天,组3是20天,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进行两两比较,组1与组2比较,p=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与组3比较,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与组3比较,p=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食管EIS联合胃底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食管EVL、食管EVL联合胃底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3种治疗方式均安全、有效,疗效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2.在再出血、不良反应、总住院花费上,3组之间无明显优劣差异(p>0.05);
3.食管EIS联合胃底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的住院次数、总住院天数较食管EVL少(p<0.05),食管EVL联合胃底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的住院次数较食管EVL少(p<0.05),提示食管EIS联合胃底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有利于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快速康复。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探讨三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方法,比较其疗效、再出血、不良反应、住院次数、总住院时间、总住院费用,进而评估何种治疗方法更为适合GOV1型患者,使其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以达到快速康复的治疗效果。
方法:
利用回顾性分析,统计2017年9月至2019年6月至本院内镜下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GOV1型患者,根据治疗方法进行分组,组1:食管EVL组,组2:食管EVL联合胃底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组3:食管EIS联合胃底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通过对比其疗效、再出血及不良反应等指标,判断何种治疗方法更为适合治疗食管胃静脉曲张GOV1型,通过分析总住院费用、总住院时间、住院次数等变量,评估3种治疗方法在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和康复时间的优劣性。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20.0软件,计量资料不符合正态分布,用中位数表示。三组之间不符合正态分布、方差齐性条件,采用秩和检验,定性资料采用卡方检验,理论频数小于1的资料采用似然比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研究共纳入患者162例,组1:85例,年龄55(49,63)岁,其中男性64例,女性21例;根据病因分为病毒性肝硬化患者59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7例,其他病因9例;Child-Pugh B级38例,C级47例;根据内镜下判断严重程度分类:中度静脉曲张患者19例,重度静脉曲张患者66例。组2:54例,年龄55(47,62)岁,其中男性33例,女性21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37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13例,其他病因4例;Child-Pugh B级22例,C级32例;中度静脉曲张12例,重度静脉曲张42例。组3:23例,年龄56(49,63)岁,其中男性15例,女性8例;病毒性肝硬化患者15例,酒精性肝硬化患者5例,其他病因3例;Child-Pugh B级9例,C级14例;中度静脉曲张6例,重度静脉曲张17例。三组患者在一般情况方面(年龄、性别、病因、内镜下判断严重程度和Child-Pugh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1患者中:显效64例,有效21例,组2患者:显效42例,有效12例,组3患者:显效23例,有效18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发生不良反应的患者例数为:组119例,组211例,组38例。三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组1中组2种各有1例发生再出血;组3未见再出血。三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
在总住院费用方面,组1平均花费4.46万元,组2为5.13万元,组3为3.44万元,三组总住院费用方面无统计学差异(p>0.05)。
在住院次数的比较中,组1总次数为4次,组2为3次,组3患者住院次数为2次,三组数据相互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进行两两比较,组1与组2比较,p=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与组3比较,p=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与组3比较,p=0.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总住院时间比较时,组1总住院时间为32天,组2是27天,组3是20天,三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后进行两两比较,组1与组2比较,p=0.0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组1与组3比较,p=0.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2与组3比较,p=0.3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1.食管EIS联合胃底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食管EVL、食管EVL联合胃底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3种治疗方式均安全、有效,疗效对比无统计学差异(p>0.05);
2.在再出血、不良反应、总住院花费上,3组之间无明显优劣差异(p>0.05);
3.食管EIS联合胃底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的住院次数、总住院天数较食管EVL少(p<0.05),食管EVL联合胃底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注射治疗的住院次数较食管EVL少(p<0.05),提示食管EIS联合胃底内镜下组织黏合剂治疗有利于食管胃静脉曲张患者快速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