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竞技健美操是一项技能主导类表现难美性项群的项目,随着我国竞技健美操事业的迅速发展和竞赛规则的不断演变,竞技健美操趋向于高难度的技术动作与高规格的成套完成,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出现运动损伤的机率增大。运动损伤破坏了运动训练的系统性和持续性,制约着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比赛成绩的提高和运动生涯的延续。如何采用合理的方式防治运动损伤是我国竞技健美操运动发展中所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本研究运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专家访谈法、观察法和数理统计法,对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分布特征展开分析,发现运动损伤的规律和趋势,找出运动损伤的主要原因,针对性地提出防范、治疗和康复措施,为降低运动损伤风险提供理论基础,为进一步指导科学训练提供依据。研究结果表明:1)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运动损伤的高发部位是腕、踝、膝,对应损伤率分别是43.94%、40.15%和30.3%。2)在一个竞技健美操训练周期中,赛前训练期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达61.36%;在单节训练课中,基本部分运动损伤发生率最高,达73.48%;在训练内容上,完成难度动作C组跳与跃时,运动损伤发生率排在第一位。3)慢性损伤是我国高水平竞技健美操运动员的主要损伤类型,损伤率为53.51%,常见损伤部位是腰、膝、足弓;急性损伤也不容忽视,常见损伤部位是腕、踝、大腿。4)急性损伤数量方面,一级运动员人均1.96次,运动健将人均1.4次,国际健将人均0.67次,急性运动损伤数量随着运动员等级的提高而减少。5)高水平竞技健美操男女运动员身体各部位运动损伤率存在差异,男运动员踝、膝关节运动损伤率低于女运动员,而腕、肩关节损伤率高于女运动员。6)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的原因分为潜在原因和直接原因,潜在原因为竞技健美操项目特点及人体生理结构特征;直接原因中的训练因素、体能因素、技能因素、心理因素和医疗保障因素是引发运动损伤的主要因素。7)竞技健美操运动损伤的应对策略包括损伤的防范、治疗和恢复三部分。防范措施主要有:全面的体能储备、合理安排运动负荷、合理安排放松恢复、加强医务监督、重视动作技术分析、合理安排准备活动、加强功能性锻炼及强化心理训练;治疗措施有:运用P-R-I-C-E原则进行现场急救;恢复措施有:功能性锻炼和理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