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在调查了大量的国内外文献的基础上,对沈阳市1971~2003年的年、月、日的降雨资料,分别进行了系统分析和研究。分析了沈阳市降雨的特点,尤其对造成危害性较强的暴雨进行了时间特性的分析,结果得出了沈阳市暴雨的短历时的时间特性,利用DPS绘制出短历时降雨的频率曲线。同时对雨型特点也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在雨水资源化模式上提出了相关的理论和方法,最后以沈阳农业大学校园为实例,对校园的雨水提出利用规划,并且进行了雨水量的计算和蓄水池的设计,完善了雨水资源化的理论。本文根据降雨资料分析和数学分析以及实例的计算,主要得到了以下成果和结论:(1)通过对沈阳市1971~2003年年、月、日降雨资料进行分析,得出沈阳市降雨量具有明显的季节性,主要集中在6~9月份。降雨量大的雨型在年内分布的次数较少,且集中在多雨季节。日降雨量在10mm以下的小雨天数占到总降雨天数的72.05%,降雨量占到20.84 %,虽然降雨量不是最多,但降雨日数比较多;日降雨量10~25mm的中雨天数虽然不多,但降雨量占到28.58%;日降雨量25~50mm的大雨虽然天数较少,但降雨量占到31.14%;所以小到大雨将是雨水收集利用的主要对象。(2)根据概率论,分析比较,采用年超大值法。该法简单,省时间,省费用,结果与年多个样法接近。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各地所积累的自记录雨量资料增多,因此,无须拘泥于现行选样方法。(3)采用DPS采用人机交互方式进行适线和参数调整、绘制频率曲线图来克服在统计分析中资料不服从正态分布,即使进行数据转换,也可能难符合理想的正态分布这些不足。从而得出沈阳市暴雨频率曲线。(4)以沈阳农业大学校园为典型试验区域,进行雨水资源规划,分别计算了各类用地类型收集雨水量,设计贮水池容积,按照不同的雨水利用类型计算校园冲厕、绿化、洒水等的需水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