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课外阅读是语文课堂教学的自然延伸,对于提高初中生的语文素养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促进初中生思想品格的形成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同时对初中生的终身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新课标》对初中生课外阅读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每学年阅读两三部名著。”“能利用图书馆、网络搜集自己需要的信息和资料,帮助阅读。”同时《新课标》对教师也提出了明确的要求:“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为此,笔者梳理了国内外有关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理论研究,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中的问题:初中生普遍对课外阅读感兴趣但不重视、课外书籍种类繁多但良莠不齐、学生藏书量较少但获取途径有保障、学生个体的课外阅读量差距很大、阅读方法及习惯不佳且缺少指导、受多方因素影响但老师影响最大。通过分析,笔者认为缺少行之有效的评价机制是出现问题的根源,其次流行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初中生的课外阅读,家长普遍对课外阅读缺乏热情和重视,而语文教师自身的因素直接影响着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笔者在教学实践中积极探索初中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的策略,旨在通过自己的努力不断改善初中生的课外阅读状况,使课外阅读真正落到实处,让初中生从课外阅读中获益终生。为此,教师首先要改变观念,认识到课外阅读的重要性,并且影响家长和学生,促使他们改变观念,一起努力营造读书的氛围;其次教师要率先读书,腹有诗书气自华,使自己的行为成为学生课外阅读的典范;最关键的是教师要积极引导和组织初中生的课外阅读。教师积极引导和组织初中生的课外阅读。首先要重视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向学生推荐合适的阅读书目、指导学生制定阅读计划并且介绍阅读方法和技巧,主要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评价。实施有效的阅读评价,不仅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阅读动态,检查学生的阅读成效,有利于更好地指导学生阅读;而且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促使学生爱上阅读、乐于阅读。所以对初中生课外阅读的评价,一定不能把考试作为唯一的评价方法,教师可以采用多角度多元化的评价形式,积极探索行之有效的评价方式。教师可以通过举办故事会或朗诵会等活动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也可以通过举办摘抄、语文小报和读书心得等成果展览评价学生的课外阅读。阅读竞赛是评价学生课外阅读的有效手段,教师不妨一用。而“学生课外阅读记录单”可以比较及时了解学生在课外阅读的书目和数量,便于操作。本论文就在这样的背景下来探讨初中生课外阅读的问题与对策,希望为改善初中生课外阅读的状况,为教师更好地指导初中生课外阅读提供有益素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