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工业园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大学城和外环线等用地项目的规划修建为特征的新一轮“圈地运动”在全国展开。在这一过程中,城市近郊的土地首当其冲。由于现行土地使用制度的缺陷,行政部门操作的不规范和相关社会保障制度的缺失,城市近郊失地农民(以下简称“失地农民”)在土地非农化转移的收益分配中,处于弱势地位,其权益常常受到侵害,引发了集体群访、越级上访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既严重影响干群关系,又影响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推进。可以说,如何合理妥善地安置失地农民,为其提供有说服力的社会保障,不仅事关失地农民自身的利益,同时也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和谐社会的建立。因而,进行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不仅具有社会意义,同样具有政治意义。 本研究共分“导言”、“当前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的综述”、“相关概念的探讨”、“失地农民的现状”、“城市近郊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现状”、“现有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中存在的问题”、“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体系研究”和“小结”八个部分。 “导言”部分简要介绍了失地农民产生的时代背景、研究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的意义所在,阐述了本研究所采用的视角和方法。 “当前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的综述”部分对当前关于失地农民社会保障研究的成果进行了综述,现有的研究重点主要是农村土地的产权问题、失地农民的补偿问题、失地农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 “相关概念的探讨”部分对本研究中的三个相关概念进行了探讨。所谓“城市近郊”,是指城市的郊区或接近郊区的农村部分。关于“失地农民”,本文所指的是这样一群人:他们在农村完全失去赖以生存的生产资料——土地,又被城市社会保障体系所拒绝。导致农民失地的原因主要有“新圈地运动”、“以地生财”、“新城市化运动”和自致性失地四种。 “失地农民的现状”部分通过描述失地农民的基本特征和失地农民的生活处境来反映当前中国城市近郊失地农民的现状。我国城市近郊失地农民作为从农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