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评价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在治疗NSCLC转移性胸腔积液的近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09年10月至2010年10月我院住院治疗的NSCLC转移性胸腔积液病人共166例,按治疗方法分成三组:A组: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加全身化疗组64例,男40例,女24例,年龄39-82岁,平均(57.34±13.23)岁,腺癌50例,鳞癌14例;B组:胸腔穿刺置管引流、胸腔内注入沙培林加全身化疗组50例,男24例,女26例,年龄37-80岁,平均(67.24±11.34)岁,腺癌34例,鳞癌16例;C组:胸腔穿刺置管引流加全身化疗组52例,男32例,女20例,年龄46-93岁,平均(70.77±14.21)岁,腺癌36例,鳞癌16例。患者治疗后随访6-12个月,对比分析三组的疗效、生存质量、不良反应、胸液引流情况、胸腔积液复发及死亡例数等指标,以评价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的优劣。结果①全部病人治疗期间均无死亡病例,三组病人在性别、年龄、病理分型及治疗前胸水量级构成方面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②疗效方面:性别、年龄的差异对疗效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腺癌的疗效明显高于鳞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有效率明显高于B组和C组(P<0.05),B组有效率高于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不良反应方面:A组明显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胸液引流情况:引流量——A组低于B组和C组(P<0.05),B组低于C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引流天数——A组低于C组(P<0.05),但与B组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与C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A组在提高生活质量方面均显著优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亦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⑥治疗后随访6-12个月,其中12例病人死亡(A组1例,B组4例,C组7例),A组在复发率方面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B组和C组之间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视胸腔镜胸膜固定术治疗NSCLC转移性胸腔积液的效果明显高于其他两组,具备安全、有效、微创、恢复迅速等特点,集诊断与治疗为一体,并有不良反应发生率低、胸腔积液复发率低和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质量的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