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社会精细化分工的不断深入以及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供应全球化已经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与传统的供应链相比,供应链全球化的兴起给企业提供了廉价劳动力和原材料的使用机会并能够为企业提供更为充足且稳定的产能。然而,随着供应链成员企业的不断增加以及供应链条的不断延伸,供应链也面临着更多的不确定性。与此同时,经济全球化使得企业面临着更为激烈且复杂的市场竞争环境。企业之间竞争不再仅关注成本优势,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都已经成为企业竞争的焦点。在这样的环境背景下,如何通过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帮助企业降低和缓解可能存在的供应风险,同时兼顾企业生产成本以及服务质量的水平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面对复杂的市场环境与新的采购要求,双源采购由于其在缓解供应风险,降低企业采购成本等方面存在的优势,在实际生产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基于此,本文以制造企业的双源采购需求为背景,从制造商所处的供应市场环境和需求环境的角度出发,充分考虑企业可能面临的竞争与合作关系,结合不同环境下制造商采购决策目标差异,通过构建相应的采购决策模型,深入探讨了供应风险下供应链成员企业的相关决策及优化问题。具体来说,论文的研究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随机供应风险和随机市场需求背景下,研究了制造商存在备用供应商时的最优采购决策问题。本文预设制造商可分阶段订购所需物资,在此基础上分析了制造商的预留和紧急订购决策以及供应商的预留价格决策等,并利用数值实验分别分析了不同交付信息共享情况下关键参数可能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交付信息共享情况的改变会对备用供应商最优预留价格产生显著的影响,同时预留价格还受其批发价格、边际成本以及不可靠供应商风险发生概率等因素的影响,而制造商的最优预留数量与备用供应商预留价格呈负相关性。此外,当备用供应商单位产品的批发价格保持稳定时,非对称交付信息下制造商的期望利润并不总是高于对称信息下的利润;而对称交付信息对备用供应商则总是更为有利。其次在考虑上游供应商存在生产能力及提前期差异的基础上对制造商的最优订单分配决策进行了探讨,并在不可靠供应商具有供应中断风险的假设下分析了提前期结构改变造成的决策差异,供应商能力约束、供应风险发生概率对制造商采购决策及风险承受能力的影响等。研究结果表明,当可靠供应商具有充足的生产能力且其具有固定提前期时,制造商更倾向于仅采用可靠供应商;当不可靠供应商生产能力远大于可靠供应商且供应中断风险发生概率较小时,制造商可能仅采用不可靠供应商。同时,当制造商采用双源采购时,可靠供应商具有随机提前期情况下制造商对不可靠供应商的风险承受能力更高且其向不可靠供应商订购产品的数量也会越多。随后对供应风险下供应商各成员企业均存在多方面的竞争关系时的相关决策及优化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假设制造商及供应商均存在同质化竞争并且上下游之间同时存在纵向博弈行为。在此背景下,探讨了竞争制造商的订购数量以及竞争供应商的批发价格的均衡解,并比较了不同供应商博弈结构下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最优决策差异。研究结果表明,竞争供应商的出现能够大幅提升下游制造商的期望利润;不可靠供应商采取跟随定价策略对供应商群体更为有利。此外,采用双源采购策略的制造商有更大的机会获得更高的市场份额及销售利润。同时,制造商通过收益共享契约与不可靠供应商合作时可以实现共赢。最后利用条件风险价值理论研究了供应中断风险和随机需求环境下,制造商存在风险偏好时供应链各成员企业的最优决策及优化问题。同时,还针对不同供应商作为回购主体时的最优回购价格决策进行了探讨,并分析了回购价格可能对制造商采购决策、利润表现等方面产生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可靠供应商作为回购主体能够有效激励制造商向其采购更多数量的产品。而不可靠供应商作为回购主体时,供应商与制造商之间的回购契约对制造商的激励效果并不显著。但在不可靠供应商具有较低的中断概率时,其作为回购主体同样能够使制造商获取更高的利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