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椎基底动脉延长扩张症(VBD)引起三叉神经痛(TN)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影像学特点、诊断、鉴别诊断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并结合相关文献分析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神经外科自2008年9月至2011年9月收治的11例VBD引起的TN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术中所见及术后随访资料。上述时间内共收治原发性三叉神经痛(idiopathic trigeminal neuralgia, ITN)患者458例,根据研究标准筛选出11例符合要求的患者,占总体ITN的2.40%。所有患者均行颅脑CT、MRI及3D-TOF-MRA检查,其中2例术后行DSA检查。结果:11例患者中男性8例,女性3例;发病年龄52~73岁,平均年龄62.5岁;自首发症状至入院时间1月至10年不等,平均3.87年;有高血压病史10例,其中8例病史大于或等于10年;糖尿病史者2例;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者3例;长期吸烟病史者1例;面部疼痛部位:左侧2、3支分布区域5例,左侧2支分布区域3例,右侧2、3支分布区域3例;疼痛性质均为锐痛;疼痛评分处于12级口述描绘疼痛分级(verbal rating scales, VRS)的8-10级;患侧面部浅感觉减退者7例,感觉过敏者1例;合并同侧面肌痉挛者2例;合并同侧听力下降者1例;入院前口服药物治疗者10例,其中卡马西平者8例,野木瓜片者1例,苯妥英钠者1例;术前行1次经皮穿刺射频热凝固术(以下简称射频)者4例,术前行2次射频者1例;11例患者影像学均表现为椎基底动脉病理性的扩张、迂曲;11例均行微血管减压术(MVD)加或不加三叉神经后根部分切断,术后疼痛消失或减轻,术后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后消失、改善或无进展;平均随访22月,无复发病例,1例因动脉瘤多次破裂出血死亡。结论:①该病发病率低,多发于具有高血压病史的老年男性;②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异性:疼痛以左侧面部多见,且多同时伴有其他颅神经受压或脑干受压症状;③CT、MRI及3D-TOF-MRA对诊治该病有很大的意义,特别是3D-TOF-MRA对MVD有重要的指导意义;④术前应排除椎基底动脉(Vertebrobasilar Artery, VBA)夹层动脉瘤、梭形动脉瘤等可能,以免术后出现出血或梗塞等严重并发症。⑤MVD是该病的首选治疗方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由于VBA迂曲延长使其活动度较小造成分离困难且VBA对三叉神经可形成多个压迫点,术中需仔细操作,不能完全减压的行选择性三叉神经感觉根部分切断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