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重金属污染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植物修复由于具有治理成本的低廉性、环境美学的兼容性等特点,吸引了许多科学工作者的兴趣。植物和微生物联合修复重金属污染土壤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生物修复途径,有广阔的应用前景。本研究从长期受铜污染的土壤中分离得到对重金属铜具有较强抗性的菌株F16a和Fw17a,经形态、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其16S rDNA系统进化分析,初步将F16a鉴定为肠杆菌属(Enterobacter),将Fw17a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 F16a对氨苄青霉素、头孢他啶有抗性,Fw1 7a对氨苄青霉素、氯霉素、头孢他啶、四环素及低浓度的卡那霉素有抗性。F16a在有N培养基(接种量为2 %,30℃,200rpm,含0.5 mg CuCO3/ml)摇床培养48h后,F16a使培养基溶液中铜浓度增加了300%左右。相反,Fw17a使培养基溶液中的铜浓度比对照降低了60%左右。F16a和Fw17a在土壤中的作用受到土壤复杂环境的影响,其效率远远低于其在有N培养基中的效率。通过野外田间试验,比较研究多种经济植物在铜污染土壤上的生存能力和修复效果。结果表明,供试植物在高度污染和低度污染农田都能生长,其中鸢尾、苜蓿和香根草高污染农田的生物量与低污染农田的生物量比,下降比例出现了负值,甜高粱、孔雀草、黑麦草和三叶草的下降比例小于0.3,这几种植物对铜的耐性较好。孔雀草和黑麦草地上部的铜含量要显著高于其他种植植物,地上部生物量较大的为甜高粱、油葵和玉米。油葵适用于在低污染农田作为替代种植植物,而孔雀草可以作为高污染农田的替代种植植物。通过测定一些植物地上部分和种子中的Cu含量发现,油料作物油葵种子中Cu含量要高于其他植物种子中的Cu含量,有些超过了国家安全标准。玉米种子中的铜含量最低。使用Cu污染农田土壤和Cu尾矿土进行盆栽试验,研究土壤改良剂和供试菌株对植物铜吸收的影响。对于Cu尾矿土,施用有机肥和草木灰能显著提高香根草地上部生物量,其中有机肥处理的效果最显著。有机肥处理也可以显著提高三叶草地上部的生物量,草木灰处理没有显著影响。F16a和Fw17a处理对三叶草和香根草地上部生物量的影响都不显著。草木灰处理显著提高了三叶草和香根草地上部的Cu含量,有机肥、F16a和Fw17a处理对三叶草和香根草地上部Cu含量的影响都不显著。对于植物地上部Cu的总吸收,有机肥处理对三叶草和香根草以及草木灰处理对香根草的影响达到显著水平。对于Cu污染农田土壤,施用草木灰和磷肥均能显著提高两种青菜地上部生物量,而有机肥和菌株Fw17a处理能显著提高苏州青地上部的生物量,但对五月慢的提高作用不显著。施用石灰不能促进青菜的生长。石灰、有机肥和草木灰处理能增加两种青菜地上部的Cu含量,石灰处理效应达到显著水平。磷肥和菌株Fw17a处理有降低五月慢和苏州青地上部Cu含量的趋势,尽管两者的作用都不显著。与对照相比,有机肥和草木灰处理显著提高两种青菜地上部Cu的总吸收量,而其它处理的作用不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