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测量胰腺癌移动范围,了解胰腺癌体内活动边界(Internal Target Volume:ITV),为临床胰腺癌放疗ITV外扩范围提供依据;2、分析胰腺癌移动范围的影响因素。方法:将2013年11月至2014年7月共36名经病理或影像学诊断为胰腺癌的患者纳入研究,根据所采用的放疗技术将患者分成两组,即热塑成型体膜组(体网组)24人、真空负压垫组(真空垫组)12人。分别在患者平静吸气末和呼气末进行螺旋CT扫描,CT扫描前至少5min对患者进行呼吸训练,采集两时相CT图像,将两时相CT图像序列重建成1.5mm层厚,并传输至3D-TPS计划系统(Three Dimensional Treatment Planning System,三维治疗计划系统),由同一名放疗科医师在3D-TPS计划系统上应用等密度程序(窗宽:600;窗位:40)在呼气相、吸气时相上分别勾画胰腺肿瘤的边界。应用3D-TPS图像重建功能建立胰腺靶区的三维图像,分别测量头尾、左右及腹背方向的移动范围。采用SPSS l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应用线性回归进行多因素与胰腺癌移动范围相关性分析,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分析两固定组间的差异及组内各因素内胰腺癌移动范围的比较。结果:1.所有患者胰腺癌头尾方向移动范围0.54±0.25cm(0.15~1.2cm),中位数为0.45cm;左右方向移动范围0.27±0.13cm(0.1~0.5cm),中位数为0.26cm;腹背方向移动范围0.32±0.15cm(0.1~0.57cm),中位数为0.32cm。体网组:胰腺癌头尾方向移动范围0.52±0.26cm(0.15~1.2cm),左右方向移动范围0.25±0.12cm(0.1~0.5cm),腹背方向移动范围0.3±0.15cm(0.1~0.56cm);真空垫组:胰腺癌头尾方向移动范围0.57±0.23cm(0.3~0.9cm);左右方向移动范围0.3±0.15cm(0.12~0.50cm);腹背方向移动范围0.34±0.14cm(0.12~0.57cm)。2.胰腺癌三方位移动范围中以头尾方向移动为主,行头尾方向与腹背、左右方向移动范围t检验得P=0.00(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两固定组比较,体网组移动范围均值小于真空垫组,但采用t检验分析结果示P=0.292(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整体行多因素线性回归结果示:位置和胰腺癌头尾方向移动范围存在相关性;身高和胰腺癌腹背及左右方向移动范围相关。5.组内不同因素内比较:体网组胰头、颈部癌和胰尾癌比较P=0.043(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胰尾癌的移动范围大于胰头、颈癌;余因素比较P值均大于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真空垫组各因素内比较均为P>0.05,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结论:采用螺旋CT测量胰腺癌体内活动边界时,头尾方向外扩范围为:0.15~1.2cm,中位数:0.45cm;左右方向外扩范围为:0.1~0.5cm,中位数为0.26cm;腹背方向外扩范围为:0.1~0.57cm,中位数为0.32cm。这些参数可作为临床胰腺癌放疗ITV外放边界的参考,同时采用适度膈肌呼吸限制有助于减小胰腺癌移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