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以来,“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大战略任务在全国各地迅速展开,并取得了积极进展和明显效果。但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相关工作还存在着与现实发展不相适应、不相配套、运行不畅、功能欠缺等重大问题,影响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国家主导意识形态功能的有效发挥。一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现实阻碍。来自各个不同层面的有关调查表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存在着若干盲点乃至薄弱环节,成为影响其建设进度的现实阻碍因素。它表现为:社会层面对国家主导意识形态认识上的偏差,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推进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与实际生活的各类价值观念相互脱节、反差巨大,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认同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基础的某些薄弱环节,影响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成效度。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面临迫切要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种种“经验”与“模式”在基层的“遍地开花”,表明实践早已不满足于理论仅仅停留在已有的学理化的宏大叙事和一般性的理论概括上,而必须深入到生动活泼的建设实践的过程与环节,在宏大叙事、宏观结构与具体实践、事实经验之间建立一种“中层理论”。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当代中国社会发展模式下,只有“强化机制保障,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体现到制度设计、政策法规制定和社会管理之中”,即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系统,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工作的系统化、制度化与科学化,才能确保常态性、长效性与操作性。因此,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研究,已经成为摆在全党、全国人民特别是党的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个具有紧迫性、全局性和时代性的重大课题。本文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下,以机制论为理论视阈,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为主线,从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的元概念与元问题入手,深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特有的工作方式和运作过程,深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联结方式,探索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的建构及其运行过程,试图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提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有效性找寻新路径,为有效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实践活动探求新的切入点,成为联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框架与经验研究、认识意义与实践意义的最好中介和“桥梁”,从而有效地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具体实践,使之真正“抓到点上”、“落到实处”。本文认为,从机制论的学术视阈进行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固有的、具有一定功能向度的内在属性、工作方式和律动方式,是深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系统内部的各个组成部分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表现方式。这个机制的实质,是当代中国人民群众价值实践活动客观过程的内在必然性的外在反映,它不仅贯穿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全过程,而且体现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各个环节和方方面面。从系统论的学术视阈进行分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本身就是一个足以实现自我组织、自我调整、自我完善的巨系统。这一巨系统的内部结构,在二级层次上,可以分为主体定位机制、管理机制、实施机制、驱动机制和保障机制。在三级层次上,各个建设主体的定位机制又可以细分为主体角色定位机制、主体责任定位机制;管理机制又可以细分为规划机制、组织机制、控制机制;实施机制又可以细分为理论发展机制、教育养成机制、舆论作用机制、规范制约机制;驱动机制又可以细分为利益导引机制、考核评价机制、社会激励机制;保障机制又可以细分为经济保障机制、政治保障机制、文化保障机制。这些机制各具功能,又相互关联、相互影响地置于一个机制体系之内,共同构成了良性循环的机制运行系统,促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有序、有效开展。因此,本文的研究目标就在于深入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机制这一巨系统内部,全面考察其主体定位、管理、实施、驱动、保障等各种不同的子机制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考察整个有机系统的要素作用的向度、功能耦合的程度、目标实现的效度的状况,以认识、把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的内在规律性,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以系统化求常态,以制度化求长效,以科学化求操作,进一步向纵深推进,向广域拓展,开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新视野和新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