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相声在中国是一门深受大众喜爱的传统表演艺术,其中对口相声作为相声表演形式的代表需要两名演员参与完成,他们分别为逗哏和捧哏。逗哏和捧哏在表演中的分工不同:逗哏是故事的主要叙述者,而捧哏起辅助逗哏的作用;分工不同导致捧哏经常被认为可有可无。尽管专业相声演员和评论家(耿瑛,纪元,1992;肖金池,2001)对捧哏在相声幽默中所扮演的角色有过系统的研究,但在语言学领域,前人对相声的研究主要侧重于通过对相声片段的分析解释幽默是如何产生的,而捧哏在相声中所起的作用,尤其是在幽默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本文试图填补这一研究空白,从逗哏和捧哏话轮间的关系这一角度,利用修辞关系理论(Mann&Thompson,1987)对十篇对口相声进行系统的分析,研究捧哏在相声,尤其是在相声幽默构建中所起的作用。本研究所选十篇对口相声来自北京科海电子出版社于2006年出版的《郭德纲对口相声精品集》。研究发现使用频率最高的修辞关系为:评价(Evaluation)、解答(Solutionhood)、反馈(Backchannel)、重述(Restatement)、解释(Interpretation)和打断(Interruption);其中反馈和打断这两种修辞关系是为解释本研究数据而分别从Yngve(1970)和Daradoumis(1996)处借用的。捧哏在每种修辞关系中所起的作用不同,总体来看,捧哏在相声中的角色体现在四个方面:(1)作为观众的代表发言人暗示逗哏观众已获得逗哏想要传达的信息。言语幽默一般理论(Attardo&Raskin,1991)认为幽默产生于脚本对立——两个对立脚本间的不和谐性。相声中,逗哏和捧哏向观众传递幽默这一过程有三个阶段——激活第一个脚本,激活第二个脚本,强化脚本对立。捧哏在这三个阶段的作用体现在:(2)帮助观众获取理解第一个脚本的重要信息;(3)为第二个脚本的激活做铺垫,诱导幽默产生;(4)将观众注意力吸引到产生幽默的脚本对立上,强调幽默。本研究有如下启示:(1)研究逗哏和捧哏话语间的关系,除了 Mann和Thompson(1987)提出的最基本的24种修辞关系外,还需要反馈和打断两种修辞关系;(2)开拓了相声研究的新领域:捧哏在幽默产生过程中的作用。本研究作为此类话题的初探,也不免缺陷:本研究所分析的十篇相声中逗哏都是郭德纲,因为逗哏和捧哏表演风格相互影响,所以这一点可能会影响研究结果。未来研究可以排除逗哏的影响,分析逗哏为不同演员的相声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