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膜性肾病的主要病损部位在肾小球基底膜,是脏层上皮细胞下免疫复合物弥漫性沉积、肾小球基底膜增厚伴“钉突”形成为病理特征的肾小球疾病[1]。膜性肾病根据发病原因不同分为原发性、继发性和家族性。原发性膜性肾病是引起成人肾病综合征最常见的组织病理学类型,是导致成人终末期肾脏病的主要肾小球疾病之一。原发性膜性肾病治疗包括一般治疗及免疫抑制治疗。长期观察发现: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过程中常常出现规律性的证型转变,即水湿内停-阴虚火旺-气阴两虚或阴阳两虚。在足量糖皮质激素治疗阶段患者常出现失眠多梦、五心烦热、兴奋、潮热、盗汗、胃脘嘈杂、抽搦、口干咽燥、痤疮、舌红、苔少、脉细数等阴虚火旺证表现[2],中医可给予滋阴降火治疗拮抗其毒副作用。目的:探讨滋阴清热法在原发性膜性肾病免疫抑制治疗中的增效减毒作用。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80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人)和对照组(40人),其中治疗组男27例,女13例;对照组男24例,女16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两组均给予一般治疗及免疫抑制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中药滋阴清热治疗,具体为在免疫抑制治疗约1-2周,患者出现阴虚火旺证的临床表现,根据疾病药物归经理论组滋阴清热方治疗,分别观察3周、6周后实验室指标及6周后阴虚火旺中医症候,对治疗前后两组进行组内、组间统计学分析。实验室指标主要包括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比值、血清白蛋白、血肌酐和肾小球滤过率。应用SPSS22.0软件对本研究的实验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本次研究过程中对照组出现1例治疗不耐受患者,予以排除。比较两组患者实验室指标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蛋白肌酐比值、血清白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效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证候(五心烦热、潮热盗汗、失眠多梦、咽干口燥、头晕耳鸣、腰膝酸软、抽搦、痤疮、胃脘嘈杂、颧红、舌苔、脉象)积分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对照组治疗后中医疗效有效率分别为9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西医疗效的有效率分别为90%、8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滋阴清热法能改善原发性膜性肾病患者在接受免疫抑制治疗期间出现的毒副作用,同时可改善实验室指标,增强临床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