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智能合同是合同在区块链时代的新发展,已经广泛应用到金融、物流、知识产权、政务等领域,提高了合同执行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商务的繁荣。智能合同法律问题的研究尤其是智能合同成立的认定关系到区块链技术对互联网经济模式的重塑和数字经济新业态的革新,是足以影响到国家间新一轮政治和经济实力博弈的关键因素。作为区块链专利和区块链产业发展大国,中国应积极回应技术革新所引发的合同制度调适需求,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智能合同成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智能合同是合同在区块链时代的新发展,已经广泛应用到金融、物流、知识产权、政务等领域,提高了合同执行效率和质量,促进了商务的繁荣。智能合同法律问题的研究尤其是智能合同成立的认定关系到区块链技术对互联网经济模式的重塑和数字经济新业态的革新,是足以影响到国家间新一轮政治和经济实力博弈的关键因素。作为区块链专利和区块链产业发展大国,中国应积极回应技术革新所引发的合同制度调适需求,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智能合同成立法律规则体系,成为国际智能合同立法的标杆和典型,同时促进智能合同在合法范围内有序推动实体经济功能的发挥,提升中国数字经济能力,重构区块链技术驱动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除绪论和结论外,共包括六个部分:第一部分:“智能合同对传统合同成立规则的挑战”。通过探析智能合同产生发展的技术基础、经济基础和理论基础,明确智能合同的产生具有深刻的动因和社会需求。智能合同的成立之所以无法直接适用传统合同成立法律规定,集中体现在智能合同法律定位难题、主体认定难题、意思表示判断难题和形式认定难题上。本部分通过分析智能合同对传统合同成立规则提出的挑战,为下文智能合同成立的三大核心问题研究和对策体系的构建提供现实性和必要性基础。第二部分:“智能合同的概念与类型划分”。智能合同的称谓较之智能合约、法律智能合约等更能契合智能合同的法律性质以及技术特性,宜从法律概念上将智能合同界定为当事人为履行基础合同而在区块链网上运行的约定数字货币所有权转移权利和义务的合同。智能合同满足《民法典》下合同认定所需满足的合意和形式要件要素,是区块链时代合同的新形态。依据智能合同的订立是否完全借助区块链网完成、支付对象的发行主体、智能合同生效是否决定于特定条件成就和智能合同内容是否由一方预先确定,可以将智能合同进行类型划分。智能合同的法律界定是研究智能合同成立认定的起点和依据,为下文智能合同成立的三大核心规则的构建奠定基础。第三部分:“智能合同成立的主体规则”。智能合同主体从范围上包括智能合同当事人和以区块链平台提供者、智能合同提供方、智能合同交易验证方和智能合同形式验证方为代表的相关主体。基于智能合同主体的匿名化和出于维护交易安全目的,建议将“推定完全能力+举证推翻”作为智能合同主体民事行为能力认定的范式。在智能合同主体身份识别上,建议以“主体明确”作为身份识别依据,以“私钥控制者”作为身份识别一般规则,并配合适用有关委托、代理和违法犯罪的相关规定。在身份确认上,私钥的签署满足智能合同电子签名的要求,是智能合同身份确认的认定依据。智能合同主体认定规则为识别智能合同当事人身份、认定智能合同成立并确立救济寻求对象奠定了基础。第四部分:“智能合同成立的意思表示规则”。以意思表示基本理论和意思表示在不同语言间转换的张力为出发点,采用客观主义作为智能合同意思表示真实性认定的基本原则,以“意思表示的内容能够明确具体为相对人所知悉”作为意思表示确定性认定的依据。智能合同要约是有相对人的以非对话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按照要约相对人是否特定对生效规则进行二元认定,分别以“数据电文进入相对人指定特定系统”和“公告发布时”作为生效时间。智能合同承诺属于以明示通知方式作出的意思表示,适用“到达主义”,建议以“指令到达说”,即相对方收到承诺方发出承诺消息作为承诺行为完成并为相对人知悉的时间节点。本部分研究是判断意思表示真实、认定智能合同合意和确认合同成立与否的重要依据。第五部分:“智能合同成立的书面形式规则”。智能合同的加密代码存在形式符合合同形式关于固定和记录契约合意的内生性要义和《民法典》确立的确定合同权利义务内容的合法性要义,属于合法的合同形式。加密代码存在形式属于数据电文,能够有形地表现所载内容,并可以随时调查取用,契合书面合同形式认定的要求,有利于智能合同有效性和可执行性的认定。第六部分:“智能合同成立认定的法律应对策略”。在智能合同成立认定的应对模式上,全球目前形成了以美国为代表的“立法”应对模式、以英国为代表的“合同解释”应对模式和以中国为代表的“政策导向”应对模式。我国智能合同成立认定路径需从“三个维度”入手,模式之维上实现从“政策导向”到“合同解释”的应对模式转型、思路之维上确立三层次并进式的法律思路、适用之维上探索全方位的法律适用规则体系。智能合同成立规则完善需从“一点三面”入手,首先明确智能合同法律地位这一基本点,继而明确智能合同成立的三大核心规则,形成完整、系统的智能合同成立规则体系。本部分通过构建中国特色智能合同成立规则体系,旨在为中国智能合同成立规则的完善提供参考。
其他文献
目标检测和搜索问题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然而,现有的检测和搜索算法往往基于封闭条件进行设计,忽视了开放环境下的应用需求。其中,目标检测算法常假设训练测试数据分布相似,忽略了实际运用场景的复杂性,缺少对不同环境的适应能力。目标搜索算法仅考虑前景信息,忽视了图像的复杂性,忽略了目标检测作为其前置任务的重要性。本文主要研究开放场景下的目标检测和搜索任务,通过跨域目标检测和多任务集成学习提升模型对环境的适应
页岩含气量是页岩气高效勘探开发的重要参考指标。按照页岩取芯时间的先后顺序,页岩气可分为损失气、解吸气和残余气,其中页岩损失气量是页岩含气量准确测定的关键变量,因此提高页岩损失气量计算的准确度对页岩气资源评估具有重要影响。目前页岩损失气量计算方法主要有改进USBM(United States Bureau of Mines)方法和多项式拟合法等,但由于页岩气储层埋深相对较大,在取芯全过程中,随着岩芯
厌氧氨氧化(Anammox)作为一种高效低耗的新型生物脱氮工艺,具有不需要有机碳、不需要氧、污泥产率低等优点,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而Anammox颗粒污泥因生物量大、沉降性好和抗冲击能力强等优点而备受环境工程界青睐。Anammox颗粒产生的氮气过饱和之后在颗粒内或表面聚集后以气泡的形式滞留或逸出颗粒。传统观点认为Anammox颗粒气泡的产生对Anammox反应器的颗粒床分层以及颗粒上浮等起到重要作
目的 研究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盐酸氨溴索用于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效果,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8年5月—2020年5月天津市滨海新区中塘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0例,作为本次的研究对象,将其平均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盐酸氨溴索治疗,针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不良反应发生情况、临床症状消失时间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电动汽车动态无线充电(Electric Vehicle Dynamic Wireless Charging,EVDWC)技术可以在电动汽车(Electric Vehicle,EV)运行过程中实现移动充电。近年来,EVDWC技术因有利于推动智能化道路的发展和解决EV续航里程焦虑问题而受到了国内外众多科研机构的重点关注,是一个前沿的热点技术方向。然而,EV上装载的接收线圈在动态拾取能量的过程中,其与地
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对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具有重要意义。现阶段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在基层党组织职能发挥、农民的共建共享以及市场化经营模式伴生风险控制等层面依然有一些发展困境需要关注和解决。目前,各地根据地方发展实际,探索出多元化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路径,其中蕴涵的共性原则包括:坚持将党的领导贯穿始终,坚持维护农民根本利益,坚持依靠法治防控风险,为进一步推进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重要指引。
类金刚石(Diamond-like carbon,DLC)薄膜是一种主要由sp~2和sp~3杂化碳组成的亚稳态非晶薄膜。因其兼具高硬度、低摩擦系数和低磨损率等性能而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医疗、汽车和微电子等领域。高温环境下(>200°C)薄膜结构发生不可逆的转变将导致其性能急剧恶化,严重限制了DLC薄膜的进一步应用。本文采用反应磁控溅射技术,通过对薄膜成分、结构以及过渡层的设计与调控成功制备了从室温(
人工湿地是一种环境友好的绿色生态污水处理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分散式污水处理中。针对现有人工湿地贫氧环境中氧化还原反应受限,水质净化效果低下的问题,提出了天然黄铁矿介导胞外电子传递强化人工湿地-微生物燃料电池(Py Ano CW-MFC)技术。考察阳极黄铁矿填料对CW-MFC水质净化和电能回收效能。为进一步了解阳极黄铁矿对CW-MFC运行效能的提升作用机理,分别从碳、氮、磷、铁、硫等元素转化过程进行了
负荷监测(Load Monitoring)技术属于智能电网高级量测技术领域,用于获取电力用户家庭内部用电设备的实时能耗信息。负荷监测技术可以为智能电网的能效管理、电力需求侧管理和分时电价制订等精细化、个性化服务提供数据支撑,具有重要研究意义。目前,获取用户内部电器的详细能耗信息主要通过在每个电器上安装传感器来实现,这将为用户带来隐私安全问题。此外,硬件安装和维护进一步增加了用户的经济负担,使得该技
历史人文纪录片在讲述历史过往、深挖文化底蕴方面有着独特的优势,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历史自信、文化自信”,“加快构建中国话语和中国叙事体系,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10集大型历史人文纪录片《津门往事》在央视纪录频道播出后引起巨大社会反响。文章以该片为例,剖析历史人文纪录片在增强民众文化自信自强、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方面做出的有益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