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二十世纪初期的法国,一度以德彪西(Debussy)为首的印象派音乐一统天下,但人们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对音乐有了不同的感受和需求。人们不再是只对色彩绚丽的印象派音乐的欣赏,同时也想要另一种更冷静朴实、现实的音乐语言。二十世纪二十年代由六位年轻作曲家(米约、奥涅格、奥里克、杜列、塔耶费尔、普朗克)组成的“法国六人团”成为了新古典主义的代表团队之一,因为有共同的思想基础,追随萨蒂的“反印象主义”,六位音乐家走到了一起,使法国的音乐在一定程度上融入了新古典主义的潮流。他们从复调音乐的复杂出发来找寻简洁的语言,清晰鲜明的作品反映了艺术理念的奇特统一,它们反对印象主义,要求法国音乐走上明快、活泼、朴素的音乐道路。其中普朗克的音乐创作风格最接近于萨蒂的风格,也最能够体现六人团建立的初衷。虽然六人团的存在时间很短,但在这短短的时间里它们却改变了印象主义在法国乐坛的主导地位,为法国开创出了清新、明快、简朴的新风格。普朗克的钢琴作品并没有一味地对古典的顶礼膜拜,而是对古典时期、甚至是更早时期的一些作曲技法进行了再创造,以此形成其独有的风格。他的作品大多带有即兴性,和声明快、织体清晰、旋律优美动听。《双钢琴奏鸣曲》作为他晚期的作品,日渐收敛的创作与音乐风格的成熟,能较好地体现他的音乐创作风格。在这部作品中可以看到他的时而和缓时而奔放,对创作技法独特的运用,将整个作品诠释得形象生动,深刻表现出自己的情感,晚期创作的宗教风格在作品中也得到了较大的发挥。本文主要利用传统的与近现代的作曲技法来分析研究这部作品,简要阐述了普朗克在写作中的旋律形态、和声语言及调式调性等。笔者认为,较系统地分析研究这部作品可以为全面地研究普朗克的音乐作品和音乐风格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也希望以小见大,通过对普朗克创作风格的研究来帮助自己更全面地了解新古典主义的音乐以及二十世纪的音乐发展状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