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原发性痛经(primary dysmenorrhea, PD)是青少年女性中常见疾病之一,是指行经前后或月经期出现的周期性、阵发性下腹疼痛,伴腰酸、坠胀或其他不适,影响工作和生活质量而无盆腔器质性病变者。目前西医主要是采用止痛剂,如前列腺素合成酶抑制剂或口服避孕药治疗,但这些药物的不良反应较多,且不易被广大患者接受。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显著的疗效,对于缓解疼痛、改善伴随症状均有明显的疗效,且副作用小,己成为中医药治疗的优势病种之一。关于此病的辨证分型,大多医家各有其独到的见解,尚缺乏规范的诊治,因此辨病治疗较多,但对其用药规律分析探讨较少。我们试图通过文献搜集以及整理方法,应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探讨原发性痛经的用药规律,以期提高中医药对该病的诊治水平,并为开发有效的新方提供参考。体质因素关系到人体是否发病、发病倾向和既病之后疾病的发展、变化、转归。本文通过调查中医体质特征及相关因素,进一步探讨该病常见的中医体质类型、发病相关因素等,以掌握其“易患体质”,有利于进行个体化诊疗,纠正偏颇体质,以期防止疾病的发生、发展。我们试图通过本课题为提高本病在中医药治疗水平及“治未病”的预防思想上提供参考与借鉴。目的本课题旨在了解原发性痛经中药临床应用规律以及其患者的中医体质特点,对其发病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从而提高中医药对原发性痛经的规范性诊疗水平,有利于个体化的诊疗,及时改善或纠正偏颇体质,对于防治原发性痛经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方法①选择近10年来在中国知网上发表的,内容涉及中药内服治疗原发性痛经的相关文献,其中包含中医药论治本病的名老中医专家经验介绍,整理后共得出194首方剂。通过中医传承辅助平台系统进行资料分析及数据挖掘,采用该软件集成的频次统计法、改进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及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等数据挖掘方法,初步探讨得出治疗原发性痛经的基本用药规律、核心组合和备选新方。②调查2015年11月至2016年2月期间至北京中医药大学东方医院门诊就诊以及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生中符合纳入标准的原发性痛经患者109例,填写相关临床调查问卷,其内容包括一般情况,现病史、既往史、经带胎产情况,王琦教授编制的中医体质量表两部分。将收集的数据在Excel中建立数据库,使用SPSS21.0软件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1.在本课题中,PD发病人群以青少年为主,以受过高等教育者为主,运动情况、工作生活压力、PD家族史是主要危险因素;痛经程度与年龄、病程无关。2.在本课题PD的体质分布中,偏颇体质以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多见,表明阳虚质、气虚质、气郁质可能较易罹患本病;体质为相对稳定的特质,与年龄大小、病程长短及疼痛程度无相关性。3.基于中医传承辅助平台分析得出,中医药治疗PD以活血化瘀药最多,其次为补虚药,再次为理气药。用药性味以温、平,辛、苦、甘为主,多归于肝经、脾经及心经。挖掘得到治疗PD的常用药物组合有25个,其中当归、川芎最为常用,通过聚类分析得到9对核心组合,从而得出治疗PD的9个新处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启示。4.在PD的治疗上,将”辨体-辨病-辨证”相结合,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并从调体入手,通过从药物、饮食、情志调节、生活起居、体育锻炼等多方面,调节机体阴阳平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5.由于时间的限制,本文仅仅对近10年治疗原发性痛经的文献进行了整理归纳分析,仍需要今后更加深入的研究。所调查病例仅限于北京地区,而且数量有限,只是对体质方面进行研究,并没有深入证候学研究,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有多地区、大样本且更加深入的调查研究,从而使本课题更加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