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投资、消费和出口是拉动经济前行的“三驾马车”。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年平均增长率接近10%,可是这种奇迹式的经济增长主要是靠投资和净出口拉动的,消费对经济的拉动作用显得微不足道。即我国经济的增长过度依赖于投资和出口的拉动,而消费需求相对低迷,有的专家将这种现象形象地称为“三驾马车”变“两马夹瘦驴”。如果这种失衡状况不尽快改变,将会直接影响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采取有效措施扩大消费,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是缓解这一矛盾的根本出路。消费包括政府消费和居民消费,其中居民消费在我国占有约80%左右的比重,其对经济增长有着强劲的拉动作用。据专家测算,居民消费率每增加1%,可以拉动GDP上涨0.87%,因此在最近几年的经济工作会议及“十七大”报告中,都明确提出要进一步提高居民消费的要求。而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按户籍统计)占据了70%左右。因此,要扩大我国的居民消费需求,增加农村居民的消费需求是关键。近年来我国的消费率持续走低,其主要原因就在于农村这个大市场未全面启动,农民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没有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而同步增加,农村蕴藏的巨大消费需求没有转化为现实需求,这也成为影响我国经济又好又快、持续健康发展的一大瓶颈。刺激农村居民消费需求就成为当前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大现实问题。扩大农民消费不仅可以有效化解和消除当前相对过剩的生产能力,而且还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创造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改善农民生活质量。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作为重要的宏观调控手段,在调整农村消费结构、引导农民消费方向、调节城乡收入差距、提高农村社会保障能力等方面均起到了很大作用。本文就是从财政政策和税收政策的角度出发,研究刺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政策取向。本文在对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的基础上,分为五个部分展开:第一章,导论部分阐述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进行了理论框架的说明和相关文献的综述,展示了针对相关问题的国内外研究现状,还包括了本文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方法,创新及不足。文献综述从消费与经济增长的关系、消费需求现状、消费函数、农村消费的影响因素、消费疲软的原因、刺激消费需求的措施、我国现有研究的不足等七个方面进行了系统的论述。第二章,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分析。包括农村消费市场的内涵和特征、我国农村消费市场的规模及地位、刺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意义、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现状这四个部分。农村居民消费对我国扩大内需、相关产业的发展、国民经济的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农村小康等都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现状为:消费层次低;城乡收入和消费水平差距大;通信消费增长迅速;消费结构不合理;东中西之间差异显著;农村消费潜力巨大。第三章,制约我国农村居民消费需求的因素。该章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1)收入因素。影响我国农村消费需求的因素很多,可以归纳为经济、因素(如农民收入、利率、收入分配、产业结构等)和非经济因素(如消费心理、消费环境、社会保障等),但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主要是农民的货币收入。我国农村居民的收入水平很低是制约我国农村消费的最主要也是最重要的因素;(2)环境因素。消费环境是指消费者在生存和发展过程中面临的、对消费者有一定影响的、外在的、客观的制约因素。我国农村消费环境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村医疗保障落后;农村养老问题严竣;社会保障体系落后;(3)金融信贷因素。当前我国农村金融信贷环境还不完善,农民无论是生活性借款还是生产性借款,都难以从正规的金融部门得到,而民间高利贷又使得低收入农户望而却步;(4)消费观念因素。消费观念影响着人们的消费偏好,消费偏好又影响着人们的消费行为。我国农村居民的保守、传统、不科学的消费观念,使得我国农村消费支出非常有限,应该改变这种消费观念;(5)市场体系因素。我国农村市场的现状为:商品流通秩序混乱,假冒伪劣商品充斥市场;农村市场体系建设滞后;商品供给结构不适应农民消费结构的变化。第四章,刺激我国农村居民消费的税收政策研究。这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现有税收政策的不足。不足包括:对消费结构的调整力度不够;对居民收入调节力度不够;现有税收政策不完善,农民仍然承担着不合理的税收负担;现行农村税收政策缺乏公平;对农业产业化的支持力度不够。第二部分是今后刺激农村居民消费的税收政策取向。本部分的主要内容包括:(1)针对目前农业投资主体单一,农村信贷资金短缺等问题,中央政府应通过发挥税收支出政策的导向功能,建立农业投入激励机制,吸引社会资金投向农业;(2)建议建立全国统一的社会保障税制,开征社会保障税,达到“八个统一”即:统一的征收范围、统一的比例税率、统一的征收机关、统一的缴纳时间、统一的个人缴纳账号、统一的统筹方式、统一的预算和中央地方分成办法、统一的支付比例和办法等,以确保城乡居民无后顾之忧,增强预期收入信心,扩大即期消费;(3)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提高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比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对为农民工介绍就业岗位的中介机构,为提高农民素质而举办的民工学校,以及其他如保姆、月嫂、钟点工等培训机构、劳务市场等取得的劳务收入免征所有税费;(4)将城市维护建设税更名为城乡维护建设税,各地可以根据本地区的实际情况调整不同地区企业和个人缴税的税率并且从中切割出一定比例,专款用于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第五章,刺激我国农村消费的财政政策研究。财政政策的建议如下:(1)加大免税补贴,增加农民收入。向西方发达国家学习,继续实行农业补贴政策,完善对种粮农民直接补贴、良种补贴和购置大型农机具补贴等制度;(2)调整财政支出的结构,加大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的支持力度。增加财政性教育经费供给,保障农民的受教育权利,确保教育公平,通过教育提升人们的知识和技能,从而提高其就业能力和收入水平。农村地区由于基本享受不到医疗保险待遇,“因病致贫”、“因病返贫”的现象普遍。因此,应强化政府在医疗卫生领域的责任,扩大医疗总支出中政府承担的份额,切实减轻农民的医疗负担,提高农民的福利水平;(3)完善财政分配制度。主要从以下三点出发:加大财政贴息,支持农产品加工业;支持农业生产,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双重目标;大力支持劳务经济的发展;(4)完善政府对农村的公共服务。进一步完善农村特困户生活救助、灾民补助等社会救助体系,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建立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建立健全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多种形式的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切实解决农民在基本生活保障方面的后顾之忧;(5)加大对基层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进一步完善对地方的转移支付政策,采取更加灵活的激励投入的方式,引导和调动地方特别是省级财政加大对基层政府的转移支付力度,不断壮大县域经济规模,充分发挥县级政府在发展农村经济,拉动农村消费方面的作用;(6)扩大财政对社保、金融机构的支出。要通过以个人投入为主、国家补助、集体投入等多种方式解决社会保障资金的筹集问题,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建立起包括医疗、最低生活保障、养老保险等项目的完备的社会保障体系,使农民对未来有所寄托,产生心理安全感,进而提高当前的消费倾向;(7)加强财政对农村的固定投资,改善消费环境。进一步改造电网、通讯系统,完善自来水系统,顺畅交通道路,使家电、摩托车等耐用消费品更多地进入农村家庭。对于农村用电、用水以及通讯这些有投资回报、能够长期收回的投资项目,国家可用贴息贷款等方式进行投资启动,然后慢慢收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