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依达拉奉在心脏不停跳手术基础上对肺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将60例需行二尖瓣置换术的风湿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实验组(E组)30例,对照组(C组)30例。E组于预充液中按0.5mg/kg(体重)加入依达拉奉注射液,C组加入等量生理盐水。分别于术前、转机30分、停机、术毕、术后24小时、术后72小时各时点检测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及血小板计数变化,同时检测血浆C3及炎性因子白细胞介素-6,8(IL-6,8)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含量,并于术前、停机、停机后1小时、术毕记录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及潮气量(VT),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检测氧分压(PaO2)及二氧化碳分压(PaCO2),根据公式计算出动态肺顺应性(Cdyn)、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氧合指数(OI)。选取部分自愿接受肺组织病理检查的患者于开胸后及体外循环结束时打开右侧纵隔胸膜分别切取大小约1.0cm*1.0cm*1.0cm大小的右肺中叶组织,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肺组织改变情况。结果(1)全血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血小板计数变化:全血中性粒细胞计数随CPB及手术时间逐渐升高,均于停机后24小时时达高峰,术后72小时开始下降至正常范围,但仍高于术前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685,P=0.411);淋巴细胞计数随CPB及手术时间逐渐下降,均于手术结束时达最低谷,术后24小时开始升高,至术后72小时仍低于术前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053,P=0.819);血小板计数随CPB及手术时间逐渐下降,均于停机时达最低谷,手术结束时开始缓慢升高,至术后72小时仍稍低于术前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157,P=0.693)。(2)C3、IL-6、IL-8及TNF-α血浆浓度水平变化:C3浓度水平随CPB及手术时间逐渐下降,均于停机及手术结束两时点达最低谷,术后24小时开始升高,术后72小时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429,P=0.515);IL-6、IL-8及TNF-α血浆浓度水平随CPB及手术时间逐渐增高,均于手术结束时达高峰,术后24小时下降,术后72小时恢复至术前水平,两组之间浓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F=11.107,P=0.002;F=14.074,P<0.001;F=8.164,P<0.01),实验组低于对照组。(3)气道峰压(Ppeak)、气道平台压(Pplat)、肺泡-动脉血氧分压差(PA-aO2)、动态肺顺应性(Cdyn)、氧合指数(OI)变化:两组Ppeak、Pplat及PA-aO2自手术开始后升高,至手术结束时达高峰;Cdyn及OI自手术开始后下降,至手术结束时达最低值,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显著意义(F=44.505,P<0.001;34.242,P<0.001;F=22.659,P<0.001;F=4.829,P=0.031;F=22.127,P<0.001),依达拉奉组结果优于对照组。(4)两组患者术前肺组织均无明显变化,对照组术后肺间质明显水肿,肺泡间隔增宽,大量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实验组术后肺间质亦有水肿,肺泡间隔增宽,少量炎性细胞(中性粒细胞)浸润,但其程度较对照组轻。结论依达拉奉在体外循环心脏手术中可清除体内过量生成的氧自由基及减少炎性因子的生成,减轻全身炎性反应,及肺组织损伤,具有减轻体外循环急性肺损伤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