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体外培养人大网膜前脂肪细胞,并诱导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研究这一过程中瘦素、脂联素的分泌规律。方法:1、选择择期开腹手术病人,要求无全身代谢及内分泌疾病,无服用干预糖及脂肪代谢的药物史。年龄范围(40±8)岁,体重指数(BMI)小于25kg/m~2。2、采用胶原酶消化的方法分离培养人大网膜前脂肪细胞,通过对细胞形态学观察、MTT比色法作细胞生长曲线、油红O脂肪染色抽提法对细胞鉴定,观察原代培养人前脂肪细胞增殖和分化过程。3、分别在前脂肪细胞增殖过程、及21天的分化过程中收集细胞上清液。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同批检测所收集细胞上清液中瘦素和脂联素蛋白含量。4、统计学处理:分析结果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果:1、成功地培养了原代人网膜前脂肪细胞。前脂肪细胞形态与成纤维细胞相似,增殖期的4~10天为对数增长期;人工诱导分化后,第4天左右可见脂质小滴,随分化进程脂滴逐渐增多,21天左右大部分分化为成熟脂肪细胞。2、前脂肪细胞增殖期,在所收集的前脂肪细胞培养液中可检测到低水平的瘦素分泌,但始终未测到脂联素蛋白分泌。3、前脂肪细胞分化期,瘦素分泌量随诱导分化进程而持续增多,第17天达高峰,之后保持高水平分泌状态至诱导分化完成。脂联素则在分化诱导到第7天才检测到低水平的分泌,此时倒置显微镜下已可观察到有内含脂滴的脂肪细胞出现;第17天分泌量达最高峰;第21天分泌量可见明显下降(P<0.05),而此时胞内脂质含量未降。结论:1、成功建立了原代人网膜前脂肪细胞体外培养模型,为进一步研究中心性肥胖及胰岛素抵抗相关疾病提供了细胞学平台。2、在原代培养的人网膜脂肪细胞上,瘦素和脂联素呈现不同的分泌模式。其中,脂联素可以作为鉴定前脂肪细胞分化成熟的特异性标志。3、不同阶段、不同状态的脂肪细胞,其分泌瘦素、脂联素的功能有明显差异。为研究肥胖患者体内低脂联素和高瘦素的分泌机制提供了实验室证据:即肥胖患者血中低脂联素和高瘦素的特点可能与前脂肪细胞大小有关,而与其数量关系不是十分密切。4、脂联素可能存在自分泌的反馈抑制作用,且其分泌下调机制可能与分化有关,而与脂质积聚关系不是十分密切,为其调节机制提供离体的实验室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