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与NK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

来源 :新疆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gtbhu8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化疗前、化疗后第二、第四周期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NK细胞的变化,分析其与治疗效果的关系,为临床进一步治疗提供帮助。方法:收集肿瘤医院经病理确诊的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47例,与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进行比较,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第二周期、第四周期结束后第三天采集静脉血,经流式细胞仪测定CD3+、CD4+、CD8+及NK细胞,分析化疗前与化疗后第二、第四周期,化疗第二周期与第四周期的结果有无统计学差异,不同化疗周期的不同治疗效果间有无统计学差异。结果:DLBCL患者组化疗前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低(P<0.05),而CD8+细胞表达水平较健康对照组高(P<0.05)。DLBCL患者组化疗第四个周期外周血CD3+、CD4+、CD4+/CD8+表达水平与化疗第二个周期相比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另外该组患者化疗第四个周期CD3+、CD4+、CD8+、CD4+/CD8+、NK细胞表达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DLBCL部分缓解患者组化疗第四周期外周血CD3+、CD4+、CD4+/CD8+细胞表达水平较DLBCL完全缓解患者组同一化疗周期后低(P<0.05);DLBCL完全缓解患者组化疗第四周期外周血CD3+、CD4+、CD8+、CD4+/CD8+、NK表达水平与DLBCL患者(化疗前)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 DLBCL完全缓解患者组化疗第四周期外周血CD3+、CD4+、CD4+/CD8+、NK细胞表达水平比本组化疗前高(P<0.05);DLBCL完全缓解患者组化疗第四周期外周血CD3+、CD4+细胞表达水平比DLBCL完全缓解患者组第二周期高(P<0.05)。结论:初治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体内存在着免疫抑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NK细胞可作为反映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较好参数,在临床上可用于免疫功能的监测,为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的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指导意义。
其他文献
为了棉田除草剂的科学合理的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本研究采用盆栽法对不同浓度乙氧氟草醚、五氟磺草胺、二甲戊灵、仲丁灵对棉苗抗坏血酸含量、抗氧化酶活性、膜脂过氧化、根系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包含诸多内涵的话语形式,其本质功能是意识形态功能,在话语言说中具有宏大叙事的话语特点。建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话语体系,需要从话语主体、话
目的为提高抗转铁蛋白受体单链抗体(TfR-scFv)的亲和力,在前期研究工作成功构建抗转铁蛋白受体单链抗体(TfR-scFv)原核表达载体的基础上,本实验构建和表达抗转铁蛋白受体四价抗体
形式是美术的基本存在方式,形式观念源自康德的形式——人内心的理念,体现在人的视觉方式中;视觉方式的差异、变化作用于媒介带来形式语言的变化;形式语言融合了人类历史的、
植被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植被覆盖度是衡量地表植被状况的一个最重要的指标,是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前提和必要的基础。文章利用2000和2005年2个时相的Landsat 7 ETM
一般认为聚落是人类因聚居而形成的基本单位,是一定人群聚集而居的地域。然而传统聚落实际上不仅是乡土社会的物质形态,也是传统社会关系的伦理表达,因此研究聚落离不开对其
<正>人物简介:维纳亚姆·契纳巴(Vinayagum Chinapah),毛里求斯裔瑞典人,现为瑞典斯德哥尔摩大学国际教育研究所所长。1977年毕业于布拉格查尔斯大学,获教育学硕士学位;1983
如何在课堂授课的过程中导入新课是一门艺术,里面蕴含大量知识和技巧,这个问题也是很多教师研究的课题重点,本文主要阐述了在当前职业高中政治课中,进行有效的课堂导入应该着
<正>Perkins现已推出在线零部件销售平台,Perkins.com/shop(便利店)。Perkins在线便利店针对设备拥有者、租赁业、修理店以及移动服务和修理工程师,让美国客户通过互联网选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