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荒漠化灾害作为严重的自然生态环境问题之一,备受世界各领域的关注。荒漠化灾害使生态环境失去平衡,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带来严重影响。孕灾环境是区域灾害系统的重要构成要素,它对灾害系统的复杂程度、强度、灾情以及灾害系统的群聚和群发特征起到决定性的作用。因此,掌握荒漠化灾害孕灾环境的危险性是采取有效防治荒漠化灾害措施的基础。锡林郭勒草原生态环境脆弱且不稳定,荒漠化分布广泛。本文以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为研究对象,利用遥感技术、GIS技术、结合数理统计方法,在Excel和SPSS等相关软件工具的依托下,对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灾害孕灾环境危险性进行了评价。从气候因子、下垫面因素和人为因素对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灾害孕灾环境危险性进行辨识;结合锡林郭勒草原实际情况,选取荒漠化灾害孕灾环境危险性评价指标,运用熵组合权重法计算各评价指标权重,利用加权评分法建立研究区孕灾环境危险性评价模型,对锡林郭勒草原2000年、2005年和2009年荒漠化灾害孕灾环境危险性进行评价;采用均值-标准差等级划分法分别将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灾害孕灾环境危险性评价结果划分为五个等级。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⒈锡林郭勒草原气候因子危险性总体上从西至东递减,引起该空间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为气温和降水量。西部地区气温高降水量少,地表干燥,对荒漠化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条件,荒漠化危险性较高;东部地区气温低,降水量多,地表较湿润,不易被侵蚀,荒漠化危险性较低。2000~2009年的气候因子危险性变化特征为南部地区危险性增加;高危险性地区逐年增加,而极低危险性和低危险性地区减少;极高危险性地区变化幅度较大。⒉锡林郭勒草原下垫面因素危险性西部高,东北部较低。中度危险区面积最大,占总土地面积的57.62﹪。下垫面危险性空间分布规律的主导因素为土壤类型。2000~2009年下垫面因素危险性总体上从西向东扩展。高危险性和中危险性地区不断向东部扩展;低危险性地区也从中部向东收缩;南部地区危险性增加。⒊锡林郭勒草原人为因素危险性以中度危险性为主,占总土地面积的81.22﹪,南部地区危险性高;引起这种空间分布规律的主要原因为土地利用类型的不同和人口密度的差别。2000~2009年人为因素危险性变化特征是南部地区的高危险性降低。⒋通过对孕灾环境的气象因子、下垫面因素、人为因素综合分析,锡林郭勒草原孕灾环境危险性西部高、东部低,中度危险区面积最大。2000~2009年锡林郭勒草原孕灾环境危险性总体呈从西往东扩展,极低危险区、低危险区、中危险区和极高危险区都向高危险性地区转移。⒌锡林郭勒草原荒漠化灾害孕灾环境危险性与荒漠化程度基本一致,中度或重度荒漠土地面积较多地区孕灾环境危险性高,未荒漠化为主的地区孕灾环境危险性低。太仆寺旗和多伦县主要以未荒漠化土地为主,而孕灾环境危险性呈高危险性或极高危险性,其主要原因为该地区人口密度大,而且主要以耕地为主,人类活动频繁,土质疏松,极易产生荒漠化,孕灾环境危险性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