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课题从苏州城市内河的内源负荷入手,结合正在实施的苏州水环境工程项目,在实验室条件下进行主要营养盐的吸附和释放模拟试验,探讨河网底质对营养盐磷的吸附能力、释放规律及其影响因子,同时确定底质疏浚的适宜深度,以期通过上述调查和室内模拟,掌握苏州市古城区城市河网营养盐的内源负荷及其与水环境质量之间的关系,为江南城市河网水环境、水生态环境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建立提供基础资料。主要研究结果如下: 1.上覆水pH值是影响底泥吸附特性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上覆水pH值的增大,苏州河道底泥对磷的吸附量逐渐降低。因此,水体的pH值控制在中性或微酸性对于改善水质的富营养化比较有利。 2.随着上覆水体磷酸盐浓度的增大,底泥吸收的磷酸盐就越多。上覆水与底泥比值越大,底泥对磷的吸附率有减小的趋势。 3.截断外源污染后,在静态条件下,苏州河道的底泥对水体中营养盐磷呈现吸收的状态。 4.厌氧条件促进了底泥中磷的释放,而好氧条件和自然条件下对底泥中磷的释放有抑制作用。因此要提高水质,降低底泥中磷的释放,就应控制各种耗氧物,提高水体的溶解氧水平。 5.由不同层底泥对磷的吸附能力不同,0-5cm的底泥对磷的吸附能力最弱,污染潜力最大,而5-10cm的底泥对磷的吸附能力较强。因此清淤时,可以适当清除表层5cm的底泥,这样即清除了污染程度严重的底泥,可以节省人力财力。 总之,底泥对污染物(营养盐)而言不仅是源,而且是汇。而在目前的情况下,若截断外源污染,苏州河道的底泥对水体中的营养盐磷仍呈现吸附的状态,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因此,如何截断外源污染,将是苏州河道整治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