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料添加剂甲缩醛和2,5-二甲基呋喃的氧化特性与安全性

来源 :广西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jiahongtao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甲缩醛(DMM)和2,5-二甲基呋喃(DMF)是近年来燃料领域广泛关注的两种潜在的燃料组分,其化学稳定性和化工安全性是重要的研究课题。为了它们的生产、贮存和使用安全,产品质量控制,有必要开展相关的氧化特性和安全性研究。本文主要的研究内容和取得的成果有如下几个方面:(1)甲缩醛在较低温度下的氧化反应特性。自行设计的小型密闭压力实验(MCPVT)能跟踪测定化学反应过程中的压力和温度变化。通过MCPVT监测对比DMM在氧气和氮气气氛下的压力和温度行为,考察了初期氧化反应,热分解反应特性,探索反应危险性本质。结果表明:DMM氧化过程分为三个阶段:首先DMM在较低温度下与氧气反应生成过氧化物,然后是过氧化物热分解,最后是热分解引发的深度氧化反应过程。实验中分离鉴定了DMM氧化生成的初级过氧化物:氢过氧化二甲氧基甲烷。该过氧化物缓慢分解开始温度为76.4 ℃,不可逆热分解初始温度(T0)为99.8 ℃,分解热(Qdsc)为2431.4 J·g-1,属于第五类放热危险品。当温度超过100 ℃时,氧化体系温度和压力显著上升,发生快速热分解反应。采用碘量法跟踪过氧化物生成和分解过程的浓度变化,当温度低于100 ℃C时,DMM在1Mpa氧气压力下反应240 min过氧化物浓度达到最大值:34808 ppm。(2)甲缩醛氧化反应安全性。MCPVT氧化实验采用阶梯升温的模式考察DMM的稳定性和氧化反应安全性。结果表明:在氮气条件下,DMM没有发生化学反应,是相对稳定的。在氧气条件下,DMM容易发生氧化反应。实验室模拟DMM氧化反应热失控,发现当温度为102 ℃时,氧化发生热失控,其特征是反应温度和压力的剧烈上升,热失控最大温度上升速率达到599.8℃·min-1 最大压力上升速率达到22.1MPa·min-1。(3)甲缩醛的氧化反应产物及可能途径。采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C-MS)分析初期氧化反应和快速氧化反应产物,探索DMM氧化反应的可能途径。实验结果表明,初期氧化反应的产物主要有甲醛,甲酸,甲酸甲酯,二甲醚,甲醇和乙醛和氢过氧化二甲氧基甲烷;快速氧化反应的产物主要是甲醇,二乙醇酸,二甲基缩醛,乙二醇,乙烷,2-甲氧基乙氧基-乙酸和碳酸二甲酯等。因此,推测DMM氧化反应的可能途径:DMM在初始自氧化反应中生成过氧化物,过氧化物热分解完成初始自由基池浓度的积累;随着温度升高自由基池的释放加速DMM脱氢反应进程,表现为短暂的吸热;最后发生DMM深度氧化反应;在DMM氧化热分解过程中可能会导致反应的热失控,演变为可能的爆炸反应。(4)2,5-二甲基呋喃在较低温度下的氧化反应特性。采用MCPVT监测DMF氧化反应中的温度和压力行为;利用GC-MS联用仪分析了DMF氧化产物;使用核磁氢谱技术跟踪DMF的氧化开环过程。结果表明: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DMF氧化反应是一个剧烈放热、耗氧过程,初始放热温度T0为81.9 ℃,放热温度上升速率最大值达到23.4℃·min-1;在低氧压条件下,DMF常温下氧化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但过氧化物的生成随温度升高到52 ℃发生热分解反应,造成反应体系压力和温度突变;到60.4 ℃引发DMF快速氧化反应。DMF主要的氧化产物为反式3-己烯-2,5-二酮,具有光异构性质,在紫外光照射下会发生顺反异构,转化为顺式3-己烯-2,5-二酮,DMF氧化开环过程与之相反。(5)DMF初期氧化反应动力学及过氧化物。采用常压氧化装置考察了DMF和氧气在40-90 ℃温度范围内氧化初期的反应动力学。结果表明:DMF氧化初期呈现表观一级反应;表观活化能为29.08 kJ·mol-1。采用碘量法跟踪DMF氧化过程中过氧化物的浓度变化,发现DMF可以在75 ℃左右氧化生成浓度较高的过氧化物,过氧化值最大值可达16348 ppm。DMF过氧化物的薄层色谱(TLC)分析表明:DMF在60 ℃以下自氧化生成一种主要初级过氧化物,随着温度上升DMF初级过氧化物分解产生多种过氧化物,DMF过氧化物在100 ℃以上温度快速分解,形成氧化产物。(6)2,5-二甲基呋喃氧化和热分解反应的危险性。DMF氧化会生成多种过氧化物包含于固体产物之中。采用差示扫描量热仪(DSC)和MCPVT考察DMF固体产物的热分解性质和危险程度。结果表明:DMF过氧化物热分解不可逆起始温度T0为58.8 ℃,分解热为1982.29 J·g-1。MCPVT测试显示DMF固体产物的热分解是一个剧烈的放热,压力上升过程;起始分解温度为90.2 ℃,放热最大温度上升速率为9.9 ℃·s-1,最大压力上升速率达到291 kPa·s-1,具有较高的危险性。热分解生成产物主要是一氧化碳(16.8%),二氧化碳(30.1%),甲酸(20.2%),乙酸(12.6%)以及甲酸甲酯(8.9%);DMF放大恒温氧化实验表明,在1 Mpa氧气压力下反应,过氧化物的生成和热分解会导致DMF氧化在100℃发生爆燃。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缺铁性贫血(IDA)的关系。方法 对137例有上消化道症状的患儿进行胃黏膜活检标本快速尿素酶试验、组织学染色和血清学试验,3项检查中至少2项阳性判定
随着全球经贸往来的日益频繁,国际集装箱班轮运输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其他海上运输方式,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班轮运输市场波动也备受国内外学者关注。受国际经济形势、政
目的 结合冠脉造影探讨下壁单、双导联病理性Q波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129例疑诊冠心病患者行常规12导联心电图(ECG)检查,并加做V3R、V4R、V5R导联及冠脉造影检查,进行
目的探讨绩效评价在医院全成本核算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6年1-5月医院在全成本核算管理中实施绩效评价的效果,通过发放我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的方式来比
分组传送网(PTN)凭借其技术优势已成为传送网络的主流技术之一。初期的PTN网络架构中L2/L3设备设置于核心层,从而存在网络安全性较差和系统承载能力较弱两大难题。结合中国移动网络现状,提出L2/L3设备设置于汇聚层的新型PTN网络架构,并将该架构与初期的PTN网络架构进行对比。结果表明,L2/L3设备设置于汇聚层的PTN网络架构在安全性和高效性上表现更优。
目的研究CA125在子宫腺肌症异位内膜中的表达状况及其与血清CA125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 Vision二步法,检测40例子宫腺肌症异位及在位的内膜、30例子宫肌瘤患者子宫
目的探讨采用角膜微切口二期植入卷折式人工晶状体矫正无晶体眼的疗效和技术。方法对25例(27眼)后囊膜完整或中央区后囊膜缺损但悬韧带完整的无晶状体眼患者,通过角膜微切口1.6
目的探讨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治疗胸腰段骨折的疗效.方法对23例胸腰段骨折脱位的患者采用RF、AF、GSS-2型椎弓根钉内固定系统进行复位固定.结果22例椎体高度均得到良好的恢复,
目的 探讨舒适护理在支气管异物患儿围手术期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2年1月~2014年10月本院收治并确诊为支气管异物且行支气管镜异物取出术的患儿7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
目的探讨延续性护理干预对骨质疏松性骨折术后再发骨折的预防作用。方法将116例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分为观察组(延续性护理干预)和对照组(常规护理干预)各58例,观察两组患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