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失地农民的数量伴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城市化建设的不断加快与日俱增。而尽管现行制度下推行的“新农保”政策实行了创新的办法,打破了以前农民通过依靠土地实现自我养老保障的养老模式,但其却没有对失地农民的养老保障做出显著的针对性改善,形成行之有效的安定局面。我国在努力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宏伟蓝图的状态下,不能一直把工作重心放在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障这一问题上。因此,研究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影响因素,切实提高失地农民的参保意愿,对真正改善失地农民老年生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主要从六方面进行系统论述。导论部分作为第一章,深刻地阐释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与意义,对国内、国外的著名学者关于失地农民养老问题的研究成果进行阐释,对国内外研究现状以及研究的难点、创新和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进行了综述,为下文的研究做了一个铺垫。紧接着是理论基础。在对城市化、失地农民、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等一系列相关概念作了解释的基础上,同时,针对失地农民这一特殊群体,又阐释了与其息息相关的地租理论和以土地换养老保险的理论依据。随后在分析失地农民和耕地征用的现状和比较陕西省不同市区所试行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的基础上,了解当前陕西省失地农民养老保险的参保现状。进而总结归纳出国内外著名学者在研究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问题时所涉及的影响因素,为下面的实证分析打下基础。本文以陕西省咸阳市为例,利用Logit模型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在对失地农民参保意愿影响因素作了定量分析的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失地农民的文化程度、土地补偿款、失地农民对政策制度的了解程度、个人缴费标准等影响因素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参保意愿的影响作用,更加明确地指出巩固和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障问题,从而实现社会保障城乡统筹的重要意义。最后针对实证分析的结果,提出了应对失地农民养老保险政策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难题的政策建议,并且提出可以通过加大宣传力度及财政支持力度,开拓失地农民养老保险金的融资途径,增加多种多样的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建立多层次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体系来巩固和完善失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提高失地农民生活水平、使失地农民消除对未来不确定因素的恐慌并且“老有所依”。从而真正使得失地农民的老年生活有所保障,更好地实现城市化进程的可持续发展,维护经济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