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残疾人群作为社会生活中的特殊群体,因其面临诸多实际困难,且其生活条件处于相对不利的境地,导致健全人群对其容易形成负性态度,并由此形成残疾人群与健全人群的社会心理隔膜;另一方面,社会健全人群对残疾人群的负性态度有可能导致后者在诸如婚姻、就业和一般人际沟通等社会生活中处于更加不利的境地,并由此影响该类人群生活质量的改善。因此,深入探讨健全人对残疾人的态度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有助于通过相应的措施来改善人们对残疾人的态度,促进残疾人更好地融入主流社会。本研究首先通过三项彼此独立而又互相联系的子研究,分别考察了健全人对残疾人的认知评价、情绪反应、行为倾向的结构特征及其相关因素,然后基于整合研究的思路,在第四项研究中,运用层次回归和路径分析技术,建立了健全人对残疾人认知评价、情绪反应、行为倾向间的整合性理论模型,考察了认知评价、情绪反应到行为倾向的作用途径及其效应。研究五和研究六进一步探讨了健全人对残疾人的认知评价和情绪反应的自动化特性。通过上述研究获得如下主要结论:(1)健全人对残疾人的认知评价的结构由乐观进取、坚韧不屈、悲观退缩、孤独无助四个因素构成,高阶因素分析结果表明乐观进取和坚韧不屈可以进一步概括为积极评价维度,悲观退缩、孤独无助可以进一步概括为消极评价维度。健全人对残疾人的情绪反应的结构由钦佩反应、嫌弃反应、共情反应三个因素构成。健全人对残疾人的行为倾向的结构由消极回避、积极接近、消极接近三个因素构成。(2)健全人对残疾人的积极评价有助于直接或间接增强人们对残疾人的积极接近行为倾向,而且有助于通过钦佩和嫌弃情绪间接抑制人们对残疾人的消极回避和消极接近行为倾向。健全人对残疾人的消极评价可直接或间接增强人们对残疾人的消极回避和消极接近行为倾向,也可通过钦佩和嫌弃情绪间接抑制人们的积极接近行为倾向。(3)内隐层面上,被试对残疾人持有更消极的认知评价,更强的嫌弃反应,从而表明了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内隐评价和内隐情绪反应均更趋消极。(4)性别影响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外显态度,但不影响其内隐态度。外显层面上,女性较于男性对残疾人的态度较为积极,内隐层面上两者没有差异。与残疾人的直接接触经验影响健全人对残疾人的外显态度和内隐态度。外显层面上,与残疾人有直接接触的被试对残疾人的态度更积极;但内隐层面上,与残疾人有直接接触的被试对残疾人的态度更消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