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学课程标准(2017年版)》要求学生获得生物学基本事实、概念等方面的基础知识,提倡和鼓励学生自主解决实际问题,并在此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理解生物学概念。可见,生物学概念教学的学科地位。而生物科学史是锻炼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科学探究精神、提高生物学核心素养的生动教材。它能够使学生明确科学知识发生发展的过程,使师生不再拘泥于知识点本身,转而以更高的起点和更广阔的视野学习科学知识、构建科学概念,这对于生物学概念教学的有效进行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如何科学、合理地运用生物科学史促进高中生物学概念教学是一个值得研究的课题。本研究在对国内外概念教学、科学史教育及两者整合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系统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我国课程标准在概念教学和科学史教育方面所提出的要求,并简述一线教学中所存在的问题。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本研究运用内容分析法对高中生物学“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个关键模块中的科学史内容,从材料类型和呈现方式两方面进行系统分析,相关结论为一线生物学教师充分利用科学史资源进行概念教学提供指导性意见和建议。为了进一步了解高中一线生物学教师运用科学史进行概念教学的具体现状及应用效果,运用课堂观察的形式,以“光合作用的原理和应用”一节的常态课和优质课为观察对象,以概念教学各环节中科学史的应用情况和三维目标的关联度、达成度为观察维度,分别从内容选择、过程构建和目标达成三个层面进行定性分析,发现一线生物学教师在概念教学环节的处理、科学史材料的选择及两者的整合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谋求概念教学效果的进一步改善。为了使研究更加具有实际意义和参考价值,在上述研究基础上,结合课程标准要求、教学内容、学生学情及概念教学的基本环节,对人教版高中生物学“遗传与进化”模块第三章第二节“DNA分子的结构”一节课进行教学课例设计,并作为范例,为一线教学提供有价值的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