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电子商务等新购物方式和轨道交通等新交通方式的快速发展,商业时空行为发生了变化。传统商业网点配置与人的时空行为需求不匹配甚至不合理,导致商业网点经济效益低下,活力不足,传统的商业网点布局模式面临挑战。与此同时,移动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城市商业网点研究提供了新的路径。以时空行为研究为切入点,结合新型数据,对时空行为进行测度,选择多元数据相结合的方式探讨居民时空行为特征。通过手机信令数据、微博签到数据、大众点评数据分类型、分时段,从不同维度、不同视角对城市居民的时间空间行为特征进行测度,定性与定量分析相结合。通过规划数据与电子地图POI数据相结合的方式,采用格网法对城市现状商业网点空间进行评价与评估;对城市居民时间和空间特征与商业网点现状情况进行分析和耦合,探讨城市商业网点空间供应与人群时空特征需求的供需错配。并通过归纳总结及访谈调研,筛选影响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要素,构建影响活力的因素体系,为商业网点空间的选址和布局提供依据。根据居民日常时空行为特征,提出商业网点空间规划与优化建议。根据手机信令数据的时间性特征,对居民日常出行的时间空间集聚特征进行归纳和总结,对城市商业网点空间的供需提出建议;以微博签到数据对城市商业网点空间时空热度进行分析,归纳居民工作日及双休日,每日不同时段的签到特征,将其结合商业网点的空间属性落实到空间层面;以大众点评数据评论数据以及口碑评论情况作为人群热度的直接表征指标,判断现状商业网点空间的热门程度。耦合多元数据的时空行为测度与商业网点空间现状,发现城市商业空间与人的时空集聚性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但也存在空间供需错位。将其划分为高供应高需求、低供应高需求、高供应低需求和低供应低需求四种类型。通过定量分析认为居民时空行为特征与商业空间布局存在一定的相关性,多元数据能够作为影响因素参与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布局的研究;居民时空行为特征的研究证明对于城市居民存在5分钟、10分钟、15分钟生活圈等的商业空间布局需求。基于文献查阅以及社会调查,筛选包括交通可达性、用地类型、服务设施、多元数据、社会经济发展情况、商业空间自身属性六大指标层因子及十五个指标作为影响居民商业时空行为的因子。通过AHP层次分析法对各项影响因子进行权重赋值,并通过ArcGIS的空间格网分析为基础,构建商业网点空间布局模型,划分最适宜商业空间布局、适宜商业空间布局、较适宜商业空间布局及不适宜商业空间布局四类。并与现状商业网点空间的布局情况进行比较分析,提出商业网点空间的提升策略。以南京市雨花台区为例,对商业网点空间的活力特征以及随时间的波动情况进行分析,从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展开。对雨花台区商业网点空间的供需情况、人时空行为特征进行研究,并构建商业网点空间布局模型。研究表明,(1)城市商业网点空间在供需方面存在一定的错位,即部分人流集聚的地方商业网点设施匮乏,部分人流稀疏的地方商业网点设施过剩;(2)需根据人群活动的实际需求进行商业空间规划布局;(3)通过多元数据验证城市人口空间集聚特征明显,中心集聚,向外扩展逐渐疏散的空间格局。地铁站及沿线始终是人口活跃区域,城市人口分布存在明显的中心性特征;(4)居民商业出行在工作日及双休日存在较大差异,每日的不同时段也存在不同,主要是与其工作及生活环境有关,商业空间布局应紧密结合居住、商务办公以及部分服务设施而展开。规划提出以下优化对策,根据空间供需错位的特征,对高需低供地区增加商业空间,在低需高供区域,通过提升商业空间的综合性与体验性,增强其吸引力;通过将生活圈、多元数据的时空属性等作为影响因子参与商业网点布局研究;根据居民时空特征规划多等级商业空间体系,规划市级—区级—社区级三级商业空间体系,服务不同的对象;结合城市发展与居民时空发展趋势,对商业网点空间进行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