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苏童作品形式的研究一直占据主要地位,我们可能认为在他的作品中形式大过内涵,而很少关注形式以外的主题研究。近年来也有不少对其作品进行思想内涵和主题研究的成果,不过大部分只是对其作品中主题的某一方面做了详细的论述,多数是比较零星的,还有不少是通过意象研究、地域文化等研究体现出来的。对他作品主题进行综合研究的不是很多。我认为苏童近年的作品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来他对于人生、世界的思考,不再只是潜心于各种文字游戏、追求奇异的美学效果,其中蕴含的一些主题思想很值得作进一步的挖掘。同时我们可以对他前期的先锋作品中形式背后的思想进行再次的整理。笔者认为这样可以更深入地把握贯穿在苏童二十多年来创作中的精神线索,以期对他的作品有更准确的认识。同时我们可以看到一个文学上远离主流的作家如何表达他对于社会的关注。本文计划从苏童出生、成长的时代环境入手结合他二十年来的创作,全面地把握他作品中表现出来的重要主题。本文共分三章,前面第一章对苏童所处的文学环境和创作主体的特点进行分析,了解他的作品产生的客观条件,这些是对其作品进行分析不可缺少的先在条件。第二章切入到文学创作,重点对其作品题材进行综述,由此我们可以发现苏童选取的素材重点放在哪些领域,他所关注的重心在哪里。第三章对其小说创作呈现的主题进行分析。在文本细读基础上,结合阅读的个人感悟,同时借助主题学的某些方法展开。对其艺术手法的论证也是必要的,我们可以了解苏童作品的审美形态,以便对其主题的表达方式进行研究。在此,借助了中国传统的和西方的文学理论。形式的选择自然可以反映出作家对其所表现的内容所持的观点倾向。笔者认为任何作品要表现的主题才应该是核心、是最有价值的,能长久地吸引读者的必然是其中的意蕴和思想内涵。苏童的作品也不例外,通过对他作品主题进行研究,可以帮我们从多方面认识他作品的成就,发现他创作的局限。钱谷融在20世纪50年代的论争中已提出过“文学是人学”的主张。他认为,文学以人为中心来写,文学评论只有以怎样对待人作为评价作家和作品的标准,才能更准确地认识作品的价值。我们可以抛开流行、商业等因素来看待苏童的作品。苏童的作品已经远离了意识形态,更多地表现了人的内心和人的真实处境,从这一角度对其作品进行综合研究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