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3.0T1H-MRS在正常肝脏与脂肪肝的定量研究目的:采用3.0T多射频核磁共振仪对正常志愿者及脂肪肝患者行1H-MRS检查,提出肝脏1H-MRS代谢物正常值范围,并进一步探讨其对脂肪肝的诊断价值。方法:38名正常志愿者,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1.22±14.67岁,男19例,女19例;27名脂肪肝患者,年龄25~62岁,平均年龄45.86±9.49岁,男17例,女10例,分别按年龄分为两组:≥45岁组及<45岁组,按照性别分为男、女两组;采用3.0T磁共振仪对所有正常志愿者及脂肪肝患者行肝脏1H-MRS扫描,随机抽取16名志愿者重复2次扫描,统计其水峰峰值、水峰峰下面积、脂峰峰值、脂峰峰下面积及脂肪分数,并进行统计学比较分析。结果:①16名正常志愿者行2次1H-MRS扫描,取同一位置、相同大小ROI,2次测量代谢物数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②按照年龄分组,≥45岁组及<45岁组,两组正常志愿者水峰峰值、水峰下面积、脂峰峰值、脂峰下面积及脂肪分数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不同性别正常志愿者两组间进行比较,除水峰峰值外,余代谢物数值男女两组未见差别(p>0.05);④≥45岁和<45岁组正常志愿者均与同年龄组脂肪肝患者间比较,除水峰峰值差别不明显外,其余水峰下面积、脂峰峰值、脂峰下面积及脂肪分数均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⑤对于不同性别,正常志愿者与脂肪肝患者1H-MRS代谢物比较,男性组正常志愿者与脂肪肝患者水峰峰值差别不明显,余代谢物数值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女性组正常志愿者与脂肪肝患者代谢物数值均显示明显差别(p>0.05);⑥正常肝脏MRS代谢物95%可信区间:水峰下面积为163.05±27.45,脂肪峰值为6.89±2.72,脂肪峰下面积为4.22±4.98,脂肪分数为2.51±2.61%;⑦得出判定正常肝脏与脂肪肝MRS代谢物阈值:脂肪峰值为9.55(敏感性0.909,1-特异性0),脂肪峰下面积为8.65(敏感性0.955,1-特异性0.029),脂肪分数4.97%(敏感性0.955,1-特异性0.029)。结论:3.0T1H-MRS可应用于正常人肝内代谢及脂肪肝的定量研究;肝脏水及脂肪含量的正常值范围对肝脏代谢性疾病诊断提供重要参考价值。第二部分3.0T磁共振弥散成像在正常肝脏的定量研究目的:采用3.0T多射频核磁共振仪对正常志愿者的肝脏行弥散加权成像,对肝脏ADC值进行定量测量;提出正常肝脏ADC值范围,并探讨与年龄及性别的相关性,研究其临床价值。方法:38名健康志愿者,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1.22±14.67岁,男19例,女19例,分别按年龄≥45和<45分为两组,并按性别分为男组、女组。采用3.0T核磁共振仪行DWI扫描,并采集b值分别为500,800,1000s/mm2时的ADC值,进行统计学分析比较。结果:b值分别为500、800、1000s/mm2时,正常人肝脏ADC值的95%可信区间分别为:1448.75±313.31mm2/s、1221.29±258.54mm2/s、1153.53±218.21mm2/s;同一b值时,不同年龄及不同性别之间的ADC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同一年龄段或同一性别间,其b值=500s/mm2时,均与b=800,1000s/mm2时存在差异(p<0.05),而b=800s/mm2与b=1000s/mm2时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用3.0T多射频核磁共振仪可以对正常肝脏的水分子弥散进行定量测量,对正常肝脏ADC值的范围正常参考值的提出,为肝脏弥漫性病变的诊断提供了重要参考价值。第三部分3.0T质子磁共振及DWI的联合应用对肝硬化的诊断研究目的:应用3.0T多射频磁共振1H-MRS及DWI对正常志愿者和肝硬化患者的肝脏进行定量研究,并从肝脏代谢及水分子弥散水平探讨肝硬化的机制。方法:38名正常志愿者,男19例,女19例,年龄25~75岁,平均年龄41.22±14.67岁;肝硬化患者30例,男22例,女8例,年龄34~65岁,平均年龄50.19±8.61岁。全部志愿者行~1H-MRS及DWI检查(其中,b值取500,800,1000s/mm~2),采集其水峰峰值、水峰下面积、脂肪峰峰值、脂肪峰下面积、脂肪分数以及肝脏弥散成像ADC值,并对正常志愿者组与肝硬化患者组所采集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正常志愿者组与肝硬化组之间,~1H-MRS所测得的水峰峰值、水峰下面积存在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肝硬化组水峰峰值、水峰下面积均低于正常组;而两组间脂肪峰高、脂肪峰下面积、脂肪分数无明显差异(p>0.05)。正常志愿者组与肝硬化组之间,b=500s/mm~2时,两组间ADC值明显不同,肝硬化组存在水分子弥散障碍,但b=800s/mm~2和b=1000s/mm~2时,正常肝脏组及肝硬化组间ADC值差别不明显。结论:3.0T~1H-MRS及DWI可以作为一种检查肝硬化的新手段,可从分子水平进一步阐明肝硬化机制。~1H-MRS及DWI对临床肝硬化定性及定量诊断及治疗预后评估具有重要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