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紫貂(Martes zibellina)是我国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为保护并恢复该濒危物种,除了采取就地保护措施外,通过紫貂的人工繁育进行迁地保护,是一项重要的拯救措施,也是发展资源的重要手段。本研究自2014年5月到2015年2月,在大连金州紫貂繁育基地,采用实地观察和红外摄像记录观察相结合的方式,用所有事件取样法、目标取样法和瞬时扫描取样法,对11只圈养紫貂(5♀6♂)行为进行观察记录,对其人工圈养条件下的行为时间分配和行为节律进行了研究。通过行为学观察,定义了休息行为、运动行为、采食排泄行为、警戒行为等19种行为特征,建立了人工圈养条件下紫貂的行为谱。将采集的行为数据统计分析,得出以下结果与结论:(1)圈养紫貂夏、秋、冬三季24h行为时间分配,休息行为占比最高,为69.48%,其次是警戒行为占14.71%,运动行为占12.62%;采食排泄和其他行为最少,分别占2.09%和1.1%。运动、采食排泄、警戒行为变化规律相似,在17:00到次日5:00保持在较高水平。(2)采食排泄行为时间分配季节性差异显著,休息行为随夏季到冬季的季节变化占比逐渐增加。(3)雌性紫貂除休息行为时间分配占比高于雄性外,其他类型行为时间分配均低于雄性;人工圈养紫貂的行为在时间分配上性别差异不显著(p>0.05);雌雄紫貂日活动节律相似,但雄性紫貂在16:00-18:00比雌性多一个活动高峰期。(4)野生紫貂捕捉后的60d适应过渡期在采食排泄、警戒和其他行为时间分配上差异显著(p<0.05),紫貂在适应过渡期表现出较强的应激性。(5)当年生幼年紫貂与成年紫貂在运动行为的时间分配上差异显著(p<0.05),幼年紫貂较成年紫貂行为随机性强,活动规律波动大,对人工圈养环境适应性较强。(6)配对饲养的紫貂与单笼饲养的紫貂相比,在运动、采食排泄、警戒等行为上表现出更强的活动高峰期。(7)圈养紫貂与其他圈养动物相似,都以休息行为为最主要行为,运动行为相对出现较少为特征。行为节律受年龄、性别、圈养环境及季节性等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