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邻避治理中利益衡平的法律机制研究

来源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vool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环境邻避冲突的频发阻碍着环境邻避设施的审批建设,牵制着国家经济的升级转型,破坏着社会的稳定发展。传统的研究范式主要是在权利话语支配下展开的,形成了基于环境权的环境侵权维权的解释框架,提出的治理策略也主要是从绝对权利的分配角度切入的。这些研究成果虽然为环境邻避治理也提供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但并未从根本上准确把握环境邻避冲突的“祸根”。而本文将环境邻避治理研究的方向转换为对利益衡平法律机制的研究,认为环境邻避冲突发生的根源在于利益的失衡,应先对环境邻避冲突中所牵涉的利益进行解构,分析出不同利益层次上利益失衡的具体表征。再通过构建涵盖利益识别、利益衡量、利益补偿和利益救济四个维度的利益衡平法律机制,来衡平那些在环境邻避设施审批建设过程中失衡的利益。在利益识别环节上,因所识别出的失衡利益存在多元论难题,因此有必要在对公众参与机制理性重塑的同时,也对失衡的利益展开类型化分析。在利益衡量过程中,需采用多元化的利益衡量方法,主要应包括以利益的秩序规范为基石、以经济效率分析法为利器、以利益损害补偿度为参考和以生态的恢复能力为依据等。同时,在正当利益间展开衡量比较时,要避免利益衡量的极端化,应从基本的社会共识、具体的制度共识和权威的选择共识中求解正当利益间的公度性难题。在利益补偿方面,应创新环境邻避治理中的利益补偿方式,实现对弱势利益的公平回馈。另外,利益补偿也应坚持“永续发展原则”,并以“损失最小化”为标准来评价利益补偿的公平性。而针对当前两种异化的利益救济方式,即突破“环境容忍限度”的忍耐和“预防维权型的”环境邻避抗争,应在追求利益救济方式多元化的同时,也注重利益相关者利益救济“可行能力”的培育,包括行政救济能力和司法救济能力两方面。由此,为走出环境邻避困局提供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在查阅相关史料、文献的基础上,以政治现代化理论为宏观分析框架,试图对国民党从1928年至1947年的训政建设实践进行分析和评价,以期对这段历史时期的政治变迁有更加清晰
人际关系的和谐与否与大学生的学习、生活休戚相关。纵观全世界,在新媒体飞速发展的今天,新媒体背景下的大学生人际关系也正逐渐成为学者们研究的主要课题。大学生是利用新媒体
2005年新修订的《公司法》首次以成文法的形式正式确立了公司法人人格否认制度。但是,《公司法》对该制度的规定过于原则,该规定究竟应如何适用,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理
我国刑事司法中的民众参与,是指广大的社会民众依法通过各种方式或途径,参与、影响刑事司法活动的行为或过程。是实现司法民主的一种途径,是建构和运作司法制度的一种正当性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修正案(九)》首次将虚假诉讼入罪,这使得虚假诉讼问题再一次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虚假诉讼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不仅侵害了他人的合法权益,更妨害了
村民自治是正在被中国亿万农民群众实践着的重要自治制度。因此,开展对村民自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当前,我国农村的民主政治建设远远落后于农村阶层分化对民主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