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别名为苦豆草、苦甘草,属于豆科槐属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甘肃、宁夏和新疆等地区。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香豆素等化学成分。其为我国新疆哈萨克族的传统药材,主治湿热痢疾、妇科炎症以及皮肤瘙痒等疾病。本实验对苦豆子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干燥的苦豆子地上部分为材料,采用70%乙醇热回流提取方法进行提取,提取物按极性依次萃取,对不同极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别名为苦豆草、苦甘草,属于豆科槐属草本植物,主要分布于我国甘肃、宁夏和新疆等地区。主要含有生物碱、黄酮、香豆素等化学成分。其为我国新疆哈萨克族的传统药材,主治湿热痢疾、妇科炎症以及皮肤瘙痒等疾病。本实验对苦豆子地上部分化学成分进行了系统研究。以干燥的苦豆子地上部分为材料,采用70%乙醇热回流提取方法进行提取,提取物按极性依次萃取,对不同极性萃取物采取硅胶柱色谱、聚酰胺柱色谱、Sephadex LH-20柱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共分离并鉴定出20个化合物,分别为正三十六烷酸(1),正二十六烷醇(2),β-谷甾醇(3),豆甾醇(4),白桦脂酸(5),7,4’-二羟基-3’-甲氧基异黄酮(6),樱黄素(7),5,4’-二羟基-3’,7-二甲氧基异黄酮(8),异柏油酸(9),豆甾醇-3-O-β-D-葡萄糖苷(10),单戊酸甘油酯(11),三叶豆紫檀苷(12),金雀异黄素(13),芹菜素(14),秦皮乙素(15),芦丁(16),染料木苷(17),染料木素-7-O-β-D-木糖基(1→6)-O-β-D-吡喃葡萄糖苷(18),3’,4’,5,7-四羟基异黄酮(19),肉桂酸(20)。黄酮类化合物10个,为化合物6、7、8、12、13、14、16、17、18、19;甾体类化合物3个,为化合物3、4、10;萜类化合物2个,为化合物5、9;香豆素类化合物1个,为化合物15;苯丙酸类化合物1个,为化合物20;脂肪族化合物3个,为化合物1、2、11。其中,1、2、5、8、9、10、11、15、18、19、20为首次从苦豆子中分离得到,1、2、5、9、11、15、18、19为首次从该属中分离得到。
其他文献
微信公众平台的使用已成为学术期刊探索跨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模式之一。笔者分析和总结了冶金类学术期刊在微信公众号运营过程中的一些问题,如内容形式单一,策划不足;发布频次小,发布间隔时间长;阅读人数和留言互动少;版权意识薄弱;缺乏专职的运营人员。文章还对冶金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发展进行探索,提出了一些建议。
突发新闻是融媒体时代各媒体报道的重要内容。只有抓住新闻的时效,才能进行后续话题及报道角度拓展,有效延长新闻传播链条,占领舆论传播阵地,增强媒体的影响力和传播力,进而提升公信力。本文根据部分现实案例,深入分析新媒体突发新闻报道存在的风险,并尝试提出防范措施,为媒体严守报道底线、做好时效与客观真实的平衡提供参考。
植物次生代谢的出现对于植物的进化具有重要的意义,极大地提高了植物适应环境的能力。尤其是在植物中广泛合成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它们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如抵御光氧胁迫、调节植物生长发育、抵御病虫害和食草动物啃食等。而在被子植物出现后,这些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更是担任了吸引传粉者的角色,极大促进了被子植物的繁荣。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一般可分为三大类,即萜类物质、苯环/苯丙素类和脂肪族衍生物。其中,萜类物质是自然界
以福建省5A级景区的官方微信公众号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测算景区公众号微信传播指数WCI,运用ROST Content Mining词频分析软件,分析福建省5A级景区微信公众号的内容运营状况和受众偏好。结果表明:福建省5A级景区微信公众号在运营上存在极端差异;部分公众号推文频率较低且发文时间不固定、无规律,文章形式较为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整体影响力偏低。在偏好研究上,受众对旅游目的地、景区信息、景区
在肿瘤转移进程中,常伴有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现象。EMT是指上皮细胞改变其表达的粘附分子,从而变成间质细胞、进而使细胞获得侵袭和迁移能力的过程。EMT分为三种类型,其中III型EMT是在癌细胞中观察到的EMT样过程,与肿瘤进展和转移相关,可以定义为癌细胞获得间质样特征和/或失去上皮特征的类EMT过程。EMT的生物标志物有很多,
土壤盐渍化是严重制约作物生产和农业发展的资源和生态问题,提高作物的耐盐能力,对于提高作物产量和有效利用盐渍土地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野生大豆作为栽培大豆的近源野生种,在进化过程中形成了大量的优异性状,并与栽培大豆不存在生殖隔离,容易进行遗传物质交流,从而成为大豆育种工作重要的遗传种质材料。本实验选取耐盐碱野生大豆ZYD000659与敏盐碱栽培大豆“吉科豆1号”作为亲本,构建了含有111个株系的F1
小麦作为年轻的异源多倍体代表,又是支柱粮食供给的作物之一,长期以来被学者当作研究多倍体进化的典型实验材料。普通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BBAADD,2n=6X=42)包含三套基因组,经历过两次杂交多倍化事件。第一次基因组为SS(S≈B)和AA的二倍体经杂交加倍后形成异源四倍体小麦(T.turgidum,BBAA,2n=4X=28),第二次异源四倍体小麦与粗山羊草(Aegil
糖尿病是慢性代谢性疾病,它的基本特征就是人身体的血糖值升高。近年来,其患病人群逐年递增,已成为世界范围内的一个严重的健康问题。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体内的胰岛β细胞的功能持续降低、数量也会慢慢减少,进而引发高血糖的不断加重。目前,增强β细胞功能或增加有功能的β细胞数量仍是治疗糖尿病的重要手段,亦是研发糖尿病治疗药物的主攻方向。其中,β细胞替代疗法,被认为是治疗糖尿病的直接而有效的手段,然而它的应用被
苦豆子(Sophora alopecuroides L.)又名布亚(维名),为豆科槐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在我国主要分布于新疆、内蒙古、山西、陕西、宁夏、甘肃、西藏等地区。其种子是维吾尔族人常用的民间药材,具有解毒、抗菌、抗炎、镇痛、平喘、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可以用来治疗小儿湿疹、银屑病、菌痢、慢性肠炎、病毒性肝炎、前列腺炎、妇科霉菌性炎症及宫颈糜烂等疾病。本文对苦豆子化学成分和生物活性的研究现状进
原花青素也称缩合单宁,是植物中一类重要的次生代谢物质,可以帮助植物抵抗多种生物和非生物胁迫,并且在人体中可以作为天然的抗氧化剂,其含量对作物品质和人类健康具有重要影响。原花青素在植物中的合成与分布具有严格的组织特异性,尽管其与花色苷同属于类黄酮合成途径,且共用了大部分生物合成过程,但一定存在精细的调控网络分别控制着它们的合成与积累。目前,针对原花青素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双子叶植物的营养器官和果实中,而